• 14

如果您買房想買在汐止您會買在哪裡?

lowts001 wrote:
感謝n大所提示之圖表

由圖表觀之,登記人口數與學校設置,確實有一定的關係

另以目前社后登記人口數就超過全汐止的1/4(包含橫科),扣除山區,工業區,社后的人口密度及區域發展就很清楚了

是否進步繁榮,已無需多說,是否資源,基本建設不足,也無需多說

希望日後再評論社后,請以客觀,實質的狀況,給予正面建言,否則再引爭端,.....


平心而論,個人是認為汐止人口籌密處,主要在泛社后地區和臺鐵沿線兩個區塊
如以扣除山區,工業區的範圍的標準來說
泛社后地區登記人數為5萬餘人,臺鐵沿線地區範圍稍大些登記人數為8萬餘人
人口密集度其實是相彷的,後者規模較大,人口更多(尚且有諸多公署、學校、運動場、醫院等用地)
人口密度和商業活動亦是相彷
nccutony wrote:
平心而論,個人是認為...(恕刪)


感謝n大指正

目前汐止人口最多應屬汐科站生活圈

環河里沒記錯的話,應是工業區

------------------------------------------------------------------------------------------
<後補>無他意,多謝費心,近年來汐科站生活圈快速發展,也是不睜的事實,
社后工業區,當然就是社后

lowts001 wrote:
環河里沒記錯的話,應是工業區


社后地區一詞其實很多說法,將環河里的人口計入社后地區僅是就區域考量
倘就人口密集度來說,去除環河里後兩者區域大小應該相去不遠
現在所謂的汐科區域 過去也是水泥管工廠跟田地
社后(基隆河-水蓮)這一區塊,過去也是田地
這些都是汐止少有的"平原地"~ 多少地主家族因此致富

汐止汐科週遭 是因鐵路而聚集, 小弟知道這是30~40年前就開始累積的(甚至更早,但小弟不夠老)
社后地區會聚集~ 主要是因東湖區的發展~
遊牧人 逐水草而居 當然現代人 也有選擇自己適合居住的地方~ 並無對錯~

以汐止四位議員的家族歷史來看~ 有三位是在汐止汐科這帶~ 我們可以推測這邊老居民比較多~
社后區後來的發展迅速 但或許是新居民較多 可能那種政治世家就相對的少~
或許 社后區的選民下次選議員時 是可以好好要求讓汐止建設多點在社后區 尤其是國中學校~
當然啦~ 社后區"外籍"人數若多多轉入汐止戶籍, 這股力量會更強大!

另,小弟認為那個表格~八連里應該不能納入該區, 不然白雲里也可以納入另區~
而樟樹里歸入該區,那江北里也該歸入另區~ 個人淺見~
mikehuang wrote:
另,小弟認為那個表格~八連里應該不能納入該區, 不然白雲里也可以納入另區~
而樟樹里歸入該區,那江北里也該歸入另區~ 個人淺見~ ...(恕刪)


謝謝指正,的確,原本在彙整資料時是沒有將八連里納入社后地區的
後來考量伯爵山莊的居民多以東湖和社后為生活圈,故將之納入(採最大範圍的解釋),是應不納入才對
另過去以來很多人習將樟樹里和社后混為一談,不過,仍有許多人堅持否定態度
故在製表時,特地將之以不同顏色區別,惟仍置於同表項下以統計總數,方便各種觀點者閱覽
如此一來,汐止區別頗明顯的兩大區域,無論是地域或人口數,其實是相當的

除了這兩大區域外,還有一部分為數不少的汐止人,以南港地區為生活圈
那就是橫科一帶4個里,據悉該地區有住一位重量級黨政人士,正在推動納入南港區
另外,汐止區還有人口比較少的地區,先說聲抱怨,並非刻意忽略,僅係特定話題討論而作區分而已
社后地區與汐止其他地區一河之隔 通常一河之隔的 都是台北市跟新北市的行政區分
社后更靠近東湖 應該劃入東湖併入台北市才是 何必跟一河之隔的汐止其他地區爭什麼優劣

kidome wrote:
社后地區與汐止其他地...(恕刪)


真的看不懂~ 基隆河 是 東西走向~ 並非南北向
若硬要這樣解釋...那橫科到七堵一路到基隆 都沒有河隔開~
kidome wrote:社后地區與汐止其他地區一河之隔 通常一河之隔的 都是台北市跟新北市的行政區分
社后更靠近東湖 應該劃入東湖併入台北市才是 何必跟一河之隔的汐止其他地區爭什麼優劣


汐止如果少了橫科及社后,會變成怎樣?

汐止會變小,市府無須重視汐止,經費短少,企業,商城不會來了?
又因房價高漲,人口將流向五堵,七堵,甚至鶯歌,樹林等鐵路區域?
捷運?區域發展?或許都會有所變化?

20202020
南港經貿園區根本就沒多少從業員工,大部份的汐止人都不是要到南軟上班,而只是經過南港去台北市或內科上班。所以說在南軟旁邊蓋橋根本就沒什麼意義,只是多一條路讓機車鑽去台北市中心而已。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