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desmix wrote:
感覺不少人不太了解淡...(恕刪)
幫忙補充八里端匝道資料
資料來源
交通部公路總局
淡江大橋及其連絡道路建設計畫
修正計畫核定本
(行政院107年11月14日院臺交字第1070037808號函核定)


若今天通勤不是開車的族群只能到八里端匝道就必須下橋了
下一個商港聯絡道就如您所說的並無平面道路的問題
billiejaen wrote:
機能優先→五股
環境優先→淡水
五股的優點也算是缺點
鄰近64、國1,上高速快速的速度是淡海未來也無法超越的。
但相對鄰近,空氣真的很糟。
大卡車砂石車雖跟淡海有得比,常常會在幹道旁的小路要跟砂石車會車。
偏偏五股的路幾乎都窄窄的。
且區域內工廠密集,道路狹小又集中,空氣比較混濁。
您的論點有個小誤區,就是還是拿「歷史」講古,猶如股票基本面已經改變,還在說這檔股票過去十年線壓力區在哪裡一樣。淡水目前就像在底部快要拉出一根大紅K的盤整股票!
五股現在優勢不外乎上64接國道,少了目前淡水要從關渡那邊塞一大段平面時間。但這個優勢隨著淡江大橋直接上64就沒有領先多少了。
淡海剛剛好和上述的五股完全相反
和五股鄉比離64、國1較遠,回家的路硬是比五股多了一段。
砂石車大卡車也多,但大多時候這些車都會在主要幹道上,遠離住宅區較不受影響
且街廓較整齊又寬,空氣相比之下也比較乾淨。居住環境五股未來也無法達到
一樣,現在走64回淡水,必須從成子寮下去,走平面去擠關渡大橋平面那一大段。大橋開通,輕鬆愉快直接64一路到底,假日塞車時我認為起碼節省半小時,超爽ㄉ~~~~五股往關渡大橋那條小路真是要命,還很多插隊仔喜歡投機去接近橋的閘道口插隊
天氣方面就今天的氣溫來說 2024/12/26 中央氣象局資料
淡水氣溫15-17度 體感溫度 12-17度 濕度89-95
泰山氣溫19-16度 體感溫度 15-19度 濕度86-92
以下為未來一周天氣概況
淡水
五股
從上圖資料可知
不論是氣溫和濕度其實差異不大,淡水濕度也只是略高於一點而已。
差異最大的應該是最低體感溫度了,這也是晚上才會出現。
所以如果住淡水淡海的住戶家裡沒有暖氣,晚上棉被可能要蓋得緊一點才不會著涼。
這也有誤區,夏天的淡水溫度明顯比盆地的台北涼爽怎麼不說,而且今年10月還很熱好嗎?
11月也有不少天並不是很冷,一年給你冷個幾天就哇哇叫受不了了?那過年出國是怎麼玩的?還是出國都只去東南亞,日本、歐美就不冷?
再說那幾天冷開點暖氣很難嗎?喝一杯星巴克的錢都能開好幾天吧
如果是問外地人像我自己二選一會選哪?
投資選五股
退休選淡水
投資&自住都可選淡水
如果能不選我兩個都不會選
五股的五泰輕軌雖然有了眉目
但可以確定是它絕對是若干年以後的事情
無法改變的硬傷
1.空氣爛。
2.大車多。
3.路幅小。
4.中油油槽。
5.重劃區緊貼64,噪音問題無解。
7.位於山腳斷層上。
導致就算五股未來建設更多,但目前的無法改變的缺點只會越來越糟。
所以如果我今天買房的目的只是要租人、或是等下一波房市漲幅的話。
我會買五股,當地工廠多租人好租。
五股產業結構難以改變,如果要出租,我相信北士科蓋好,相較北士科的房價,會有很多人來淡水租屋。
鄰居很重要,例如A7就是跟著林口老大哥、將來淡水的老大哥就是北士科,但五股是跟泰山,可能可以吃到一些塭仔圳紅利,但我想北士科的前景不容否認。
相對起來淡海除了交通問題及地理位置以外
其實沒什麼可以嫌棄的
但也是因為上面兩個原因導致我不會選淡水淡海
目前淡水每年人口成長率都有好幾千人,等未來十年後。
若淡水人口和現今林口一樣人口暴增。(9成都是需要對外通勤移居戶)
那就算有淡江大橋和淡北道路可能還是無法解決塞車的問題。
到時這兩個重大建設都好了,就是量變引發質變,往右吃北士科就業區,往上吃淡海科學園區(也就是淡海新市鎮二期),往左吃台北港(請注意台北港貨運吞吐與基隆港拉開距離幅度越來越大),並且也吃機場就業機會(同樣都靠海,淡水比觀音 蘆竹等地美麗許多)。
目前未來發展放在眼前,很多人也還在猶豫。
就像股票一樣,大部分的人都會等到利多即將出盡時才會進場。
雖說是安全觀望,但往往就是被套牢的起點。
買房也是,很多人都會等到建設完全到位時才會選擇該區域的不動產。
所以就未來方面,我相信淡水頂著淡江大橋、淡北道路兩項建設。
再加上相對優勢的房價
未來會有比這十年更多人入住
所以問題又回到了交通
若是未來人口成長率遠遠超過這十年的23.4%
偏偏這些9成都是外來人口 (必須通勤至淡水以外的區域)
人口繼續聚集量變就會產生質變,繼續人口聚集就會引發不同的產業機會,而且淡海科學園區國土署也在規劃中。過幾年北士科蓋好了,也是淡北道路完成時,淡水過去二十分內鐘抵達有如家常便飯。更別說我的文章實測目前從淡海麥當勞過去有時二十幾分鐘就到了
到時候淡北道路應該也和中正路發生一樣的狀況。
往三重蘆洲若騎機車走淡江大橋也是接到八里的龍米路,
雖然中間車流分散在淡北、中正路、淡江大橋
但是依然無法改變在八里端匯聚後一樣的塞車問題
匯聚的交叉車流時間也是現在圖表上所無法感受到的
對於我來說,我本身是板橋人
但活動區域都在板橋、新莊、二重、三峽
且我的工作會有往南出差的需求(搭高鐵、台鐵、機場)
所以住淡水就算未來有淡北道路、淡江大橋、價格優勢
也無法吸引和我有同樣需求的人移居。
因為上述兩個建設對我的生活沒有任何幫助。
OK,這是您的選擇,我尊重。新北民政局每月都有人口統計,新北市整個人口幾乎沒啥增減,但淡水每年就是移入六千人以上,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明顯人口減少區就有樹林、蘆洲等,這兩位以前都是領先淡水幾萬人的地方,如今都被超車了。
與其如此不如選往南一點的地方
有台鐵、附近有國道(非緊鄰)、房價也不高的地方
不得不說,淡水是個好地方,我身邊認識的淡水在地人。
全部都在淡水工作,問他們會不會想離開淡水?
他們都一致說工作就在淡水,這裡除了沒百貨公司這種非必需品。
其他沒什麼好嫌棄的。
總之每個區域都有其優點和缺點
上述兩個區域的缺點若都是可以接受的缺點
那這個區域就是你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