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地理關係以及兩地的互動生態
這幾十年來都沒有多大的改變,三蘆新板也在那幾十年沒移動過
在有捷運之前,台北縣民騎車開車搭公車到台北市工作求學
有了捷運之後,新北市民還是一樣騎車開車搭公車到台北市工作求學
差別只是捷運抒解了部分的通勤車輛
捷運站,只是讓離台北較遠的新北部份區域,得以發展,讓通勤族遷入(相較於之前)
受益最大的,還是地主建商為主
捷運通車前,只要騎機車或者搭公車通勤到台北的新北地區居民(如三蘆土新板雙和)
因為沒有捷運,房價尚未炒起
而捷運通車後,這些台北週遭的地區,通勤族的數量沒有改變,但房價就不同了
本來預算可以買在三蘆土新板雙和的購屋族,只能買在更遠的捷運沿線
台北和新北,產業以及居民生態的差異性頗大,這或許也是台北市民沒有選擇跟新北市合併的主因
說句不是很中聽的
台北縣雖升格為新北市,但居民以及產業居住生態等,仍是一個以台北為中心的眾多衛星城鎮組成的行政區
和台灣其他直轄市,或者世界上各大都會有所差異
就算是新板特區,仍難以成為新北市民金融商業的中心(不過會是新北的最精華市中心)
因為台灣缺乏活水注入,無論是人口或者商業行為
近10多年來到現在,僅是在停滯(相較於各國是衰退)的經濟層面下,封閉性的在島內運行
如果新板特區還是新莊副都心是在新竹,人口也夠,我會很看好它
因為很可能成為新的金融商業中心
但也基於許多新北人所傲的:我們新莊板橋到台北市區有多快,有多方便
就因為新北離台北很近
新北各區,皆難以成為一個獨立,以它為中心的"真"都心
我相信會發展成因應龐大在地居民所需,生活機能足夠的區域
但居民仍是以跨縣市到台北工作,求學
升格也好,捷運也好,特區正都副都也好
受益最大吃香喝辣的,只是政商通吃的大地主,其次是包山包海的建商,投資客和房仲忙著撿骨頭上的碎肉
至於購屋族,最大的好處,大概就是能告訴自己:我通勤到台北能有多快,我是哪特區哪都心的新北市民
如果不是投資客,本來一坪20萬的現在一坪要50萬,差別只是要去台北多了捷運可以搭,似乎不是很划算
不過我也希望新北能夠發展,能夠成為一個和台北平行的都會,甚至超越台北
板橋取代信義,新莊取代大安,三重取代天母
3065 wrote:
個人淺見
台北市和...(恕刪)
不好意思, 請問三重哪裡可以像天母!?如果說士林和三重夜市那可能還可以拿來稍微說嘴一下
以下節錄新北市長朱立倫對雙北市和新板特區與新莊副都心的定位與看法(非房仲廣告文):
雙北競爭將成雙子城
從地圖上看,北市和新北市分處淡水河兩岸,台北市是純粹城區,新北市則是淡水河左岸的城區,兩岸城區人口差不多,但是新北市有一樣是台北市沒有的,就是環繞城區周邊的所有景點都在新北市。不論是北海岸、關渡,東北岸的瑞芳、平溪等,從新店往山上走,還有烏來、深坑、石碇。對觀光客來講,不一定有那麼多時間可以走遍全台灣,但要體驗台灣的都市、鄉村甚至歷史,最快速的方法就是來體驗新北市。若認真玩,在新北市可以玩一個星期;簡單玩,大概可以玩3天。
打個比方,從上海人的角度看,浦西就像是台北市,上海其他地區就像是新北市。以上海浦東、浦西為例,新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淡水河兩岸的發展,未來也會與浦東、浦西的競爭越來越像。曾有人問我,新板特區是不是就像北市的信義計劃區,我說不是,新板特區未來是要和台北火車站競爭;信義計劃區則是跟新莊副都心競爭,兩者很像,以後兩個地區誰強誰弱很難講,會比較像雙子城。
3065 wrote:
個人淺見台北市和新北...(恕刪)
你說的大致我都同意
但你大概沒想過新北市也是有很多工作機會 隨便舉例HTC與鴻海 很多新北市居民的生活完全可以不用依賴台北 所以如果回歸到房價支撐來說 新板與新莊副都心二個新北精華區 不見得要跟北市的房價變化 從現在二地的房價已經高於一些台北地區可以看出來 有人說那是炒作 但這確實是真正的成交行情 敢花上千萬買下去的 應該自己都有考量過
小弟也是以台北為中心的人 不過現在住在板橋二年多看到的有些不一樣 公司也在新北市 周遭同事絕大多數也都是住新北的新店永和中和板橋土城三峽等 上次下大雨淹水 台北市先宣布停班停課 住台北的同事背包包起身要走人 才赫然發現 放眼望去整個部門 只有他一個住台北市 乖乖的又坐下去不好意思先走了
像我這種對台北念念不忘的人 還真沒幾個 起初還很訝異 但現在也習慣了 尤其是對有家庭孩子的人 沒事進台北幹嘛? 不會一天到晚沒事進台北找朋友聚餐跑錢櫃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