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其實長期租屋又何妨?

wenhoya wrote:
觀念是很好, 但真正...(恕刪)


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每個月,薪水一拿到,立刻先存10%到另一個儲蓄或投資用的戶頭.
剩下的才拿來計劃怎麼花用.一下子少10%還不至於太痛苦,但可以
立即做到儲蓄的效果.而每月存的這10%,規定只能拿來投資或是儲
蓄,不能做其它用途.

每個月用剩的錢可以再轉存進這個10%的戶頭.進行一陣子後,如果
覺得還太鬆,可以再提高比率,ex:15%或甚至20%.這樣子幾個月後就
會多出一筆錢來.小弟試行六七個月後,手邊多了一筆錢出來,甚至夠
拿來去歐洲玩一趟.(不過很殘念,這筆錢依規定不能花..XD)

這個做法,如果配合上自動轉帳,每個月都不經你的手就能進10%戶
頭,少了人為的介入,效果更佳.請參閱:遇見自動千萬富翁 一文 :
http://www.zic.com.tw/article/article158.htm

不過文中買房那部份好像就可以跳過了..台灣和美國那邊的購屋環境不同.
不滅修羅 wrote:
我比較想知道的是,
要到什麼程度的財力、要買得起哪些地段才算是有能力買屋?...(恕刪)



適合自己居住 自己喜歡的地區 能夠負擔的起的區塊 = 購屋落腳的地點



xieb wrote:
可以試試這個方法.每...(恕刪)

這種沒外界壓力的方式,
基本上,有50%的人,應該是執行3個月即失敗了,
另外30%的人,頂多是半年內即失敗了,
可能只有20%的人會成功,
因為,如果很多人都成功的話,
現在應該不會有那麼多人
大家有沒有想過,現在一大堆22k族(以後可能會變20k或18k)
這些人不要說買房子了,可能連租屋都有些問題
小虎先生 wrote:
看到這樣多朋友為買房...
5一間八百萬,三十五坪新房(台北縣地段中等如汐止中和等),租金一萬五到一萬七,你要先付三百萬自備,背五百房貸,月繳在此低利率時都比房租多(恕刪)

長期租屋最大利多就在這一項,網上回答的多半是薪水族的,
如果是自營公司的除非有餘錢,要不然這三百萬自備款可有得週轉了,
開公司工廠誰不是都跟銀行抵押借款,錢賺錢後銀行利息算低的了.


booc0011536 wrote:
之前聽到的一個理財觀念與大家分享

收入-支出=儲蓄--------存不到錢

收入-儲蓄=支出--------可以存到錢

大家可以試試


觀念很好,可是實做很難。

在社會上混了這些年,我很少看到能乖乖存錢的人。

老一輩的人倒是有可能,不過在他們那個年代,投資管道少,物質也貧乏,娛樂更是少之又少,所以要存錢比較容易。現在的社會,外界誘惑太多了,除非你遵行清教徒式的生活,那才有可能乖乖的存上20年...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你辛辛苦苦存了兩三百萬,放在銀行拿那微不足道的利息時,遇上股市往上衝,你會不心動嗎?會不會想著把錢投進去賺取高額的暴利?結果往往暴利沒賺到,反倒把之前辛辛苦苦存的錢給賠光了...

人性本貪、好逸惡勞,貪圖享受,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與天性,只有靠著強迫的方式,才真的可能有辦法存到錢。
一台車可以開幾年?
10年?20年?
沒有人喜歡開爛車吧?

一間房子可以住幾年呢?
30年?50年?
老了還要住在爛房子裡喔?
房子舊了也是要翻修不然就是要換屋吧?

一位路人衝出來說:
所以買房要買在對的區位才有增值的空間~
這誰不知道阿?
我還知道要買會漲的股票勒!

但是如果有一間房子居住的生活品質不錯~
小孩子可以安全快樂的成長~
我應該就不會考慮增不增值的問題~

買房子就像買東西嘛~
只是房子比較特別~它是非常昂貴的"必需品"~
有錢你就買~沒錢你硬買就會苦哈哈~

說穿了問題還是在錢~
有辦法弄到錢的人買屋或租屋都對~
沒錢的人怎麼算都是划不來~

我是很想知道上述各持不同論點的兩派人馬

你是租屋族 還是 有殼族

wessley wrote:
你舉的例子連 1% 都不到@@?
(17000/8000000)*100
0.21%



請算年報酬率好不好..........
目前住宅租金略低於年利2%,也就是1000萬的房子約月租20000,或稍低一點!

身為開版者,看完各位高見,不覺有些話不說難過!
1.另一文章,長期投資住宅有賺嗎?有興趣請參考
2.大家的看法,有部分朋友對自有房產非常重視,那種感覺勝過一切,那就沒話說,那也沒錯,就不再討論,但以下有兩點提出請各位指正

1.上一次大多頭房價漲三四倍(1990.1991),這次好地段不過漲一倍,不好地段還沒漲過上一次高點,您覺得這次修正(我個人認為現在是強弩之末,至少不是起漲區),下一次上漲能有多少!未來經濟成長鐵定比不上過去,此次買二級地段,下修後中古屋真的能再漲回來嗎?這次多頭沒有,環視台灣經濟,這點真的要保守,用樂觀一點看法去小結:消費品立場去看A級地段或可保值,B級地段當消費品,比較符合事實!不要完全聽建商說法.房子不一定保值
2.我一再說,買房是一種強制儲蓄雖沒錯,但投資管道不管保險或基金等很多種,買房也可能因周轉不順或繳不出錢而賣掉,我不爭辯,但萬一省吃減用繳完二十年房貸,算一下老屋屋價比不上自備款定存複利+20年每月繳複利-二十年月租(這二十年地價稅房屋稅租屋還是房東的事),二十年前上次多頭迄今,大台北二級地區,中南部實情就是如此

3.總結:現階段買屋不要勉強,尤其是二線地區,新重劃區這波漲上一倍的,真的要多想想,特別是一些地段量大到嚇死人的,嚴格低估自己生財能力,房價跌又利息升,被迫賣出自備款歸零,那比房屋擁有感更慘,過去十幾年這種例子很多,只是多頭中大家好了傷疤忘嘞痛而已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