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淺談雙北的都市景觀跟危老推動

如題,長期生活在台北、新北這個匆匆的大城市,很常有朋友從外地來找我玩,他們總是會問我一句:誒!為什麼北部的房子看起來都舊舊的?而我總是以這是一個有歷史的城市來回答。

剛好這幾年也接觸了很多都市發展跟危老建築的相關會議,所以想說上來分享自己小小的淺見~

當然台灣每個城市都有對危老建築推動的一些獎勵辦法,以雙北為例:

負責單位:台北市都發局/新北市都發局

申辦資格:1.都市計畫區內的建築 2.非歷史建築 3.危險或老舊的合法建築

當然還有一些相關的細則,這裡就不一一說明~

簡單來說,政府為了加速城市的美觀及發展,並鼓勵建商針對一些比較老舊的建築房屋進行重新整合,訂立了一些獎勵辦法,通常都會是容積獎勵,所謂的容積獎勵簡單來說就是原本這塊土地可以蓋10樓高,但因為本身有危老推動的關係可能可以多蓋高個幾樓,但相對的需要相關單位審查的程序也會比較多,其實就我自己來看,以台北這樣發展較早的城市來說這個政策對於市容的更新及住宅安全還算滿重要的。

也因為大台北的建築密集度跟屋齡都較高,所以有滿多開發商或建商都會選擇危老推動這快來做,相比新興重劃區,現成的生活機能與交通,反倒是吸引客戶的一大優勢,據我所知像是耕薪建設、連雲建設、家格建設…等,都是專營這類型的建商


記得幾年前因為在研究危老推動這塊,有透過朋友找了一些專門經營危老推動的建築界前輩請益過相關問題,當時的我對於都市計畫還不甚熟悉,也在這幾次訪談中問了許多相關的問題,其中我心中最大的疑問就是,危老的都更,通常都會有多位甚至數十位的地主參與整合,要如何一次性或是全數同意,讓個案順利進行,其中一位前輩與我分享一個例子,當時原地主人數將近百位,一開始他們也很頭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意見跟想法,甚至還有老一輩的住戶拒不見面,公司內部也討論了很多種方式,最終的做法就是,我們永遠要想的比地主多一些,只要很真切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並在公司利益與成本間取的平衡,且所有地主條件依公開的計算方式為基準,避免私下討論時出現比較心態,只有採用這種方式才能達到協商成功並一約到底的合作方式,那次的對談也解惑了我多年的疑問,除了軟性的同理還需要有條列式做法才能將城市的演變一步一步推進。

其實我對於台北這個城市有很著不少的感情跟願景,可能是因為在這裡住久了,每次看到那種新舊市容的對比都會有很多的感觸,像台北這樣的城市,有便利的交通,頂尖的商業行爲,以及一流的人才都在這裡,但就是覺得大家好像都住在外觀陳舊雜亂的房子裡這點很可惜,觀光客來好像也覺得差異很大。

不論是台北或是新北都是一個富有歷史故事又創新的城市,從萬華那代一路到信義區,好像出個捷運站,景觀就完全不一樣,從象山到淡水,除了壅塞的交通,其實這裡還有很多的人文交織。

剛好近幾年也研究了幾個相關個案,其中有一個案子好像是家格建設在捷運頂溪站附近的建案,長期生活在雙北的人都知道,在那一區要有新的建案基本上很難,因為都是一些既有的建築,據說當時家格是先買了臨中正路店面後開始跟後面公寓20位原地主洽談合建,其實多數的危老推動都是像他們這樣,先從一部分開始著手購入,後續才慢慢整合其他地主,但也因為每一位地主的想法與訴求都不相同,在條件上的洽談就顯得非常重要,必須站在地主的角度去思考未來這塊土地的運用,並明確的表達讓他們理解,大部分的地主都是因為對這塊土地、區域有濃厚的情感,不願意看到自己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過度炒作及開發,所以在危老整合的過程中,溝通才會花費較多的時間與心力

除了查閱大量的文獻外,那陣子我也陸續接洽了幾位前輩聊天請益,很多對話及觀點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其實都是在這幾位建設公司的負責人身上看到對城市發展的堅持,幾乎所有專營危老推動的建設公司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以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去規劃所有產品,不論是台北或新北,我想如果有更多的相關政策及建設參與,那些屋齡超過五十年甚至六十年的老屋或許都會有新的生命。

我依舊常常漫步在北部的街頭,這是一個潮濕且常下雨的都市,有很多腳步急促的人們,有很多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高樓林立的都市景觀搭配走過歲月匆匆的老屋,我想我也是因為熱愛這塊土地,所以來跟大家分享屬於我自己對台北的理性與感性。
2023-09-21 18:58 發佈
我周邊朋友成功的都更

都是建商 私底下會去收老公寓 投票用的到

然後私底下 每一戶 各個擊破

越晚簽 通常條件越好

新北市沒有都發局,負責單位叫城鄉發展局
家格之前就有聽說專門再做危老,經驗算是滿豐富的,這種複雜的整合還是要老牌建設來做比較穩當
危老整合本來在北部就一直很需要,很多早期規劃的房子屋齡都太高了,有建設公司願意做我覺得是好事
雙北的重劃區跟閒置土地本來就所剩不多,像原po說的,在現有的商圈再去打造新的建築物,對都市景觀的更新是必要的
其實說真的,如果原本住的房子有建設公司要收購做都更,都建議配合,可以用自身的條件跟需求跟建商談,算是無痛購屋,看過滿多報導,不願意配合,最後變釘子戶,也得不償失
我自己老家也是在台北,當初就是有遇到建商收購想作危老,一開始我爸媽也極力反對,認為是起家厝,後來跟他們分析利弊,最後房子蓋好,兩老也是住得很開心,不用脫離原有的生活圈,又有新房子
蠻不贊成現地危老與都更
5樓老公寓改20樓大樓
一棟一棟改,只會讓道路更擠
我不認為對市容會有改善
而且緊鄰工地的老建物受施工影響問題也層出不窮
針對整片老社區窄巷弄要都更
我覺得直接區段徵收做市地重劃
才是比較完整與理想的做法

地整片都是平的,結果密集的老公寓以前蓋到巷子歪的,還有死巷
治安與消防的問題,不是拆舊屋蓋新屋就能解決的
雙北有很多重劃區,這應該是比較先進的做法
除非是有意要保留地方特色與商圈文化,像迪化街,就需要保留
但一般大片老住宅區應該沒有這些需求?
hornet000001

現實面是越大片越難談都更,花個五年十年都是基本的

2023-10-23 15:18
危老主要就是容積獎勵,滿多建設公司會挑這種土地來規劃,在樓高上也可以規劃的比較高,對都市景觀又有幫助,我個人是覺得滿好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