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看個屋)買房不僅僅只是Location~

~文長...不喜看文字的勿入~

我曾從事房仲,初期因業績不好,幾個月內看了幾百間的中古屋,培養對看房的幾個重點:
  1. 用水、用電、瓦斯的部分,浴室、廚房、窗框、格局、動線...絕對要把自身使用習慣納入考量,幻想一下家具的位置與未來可能的使用要符合自己與家人的需求,這邊要提醒一定要有取捨
  2. 如果是看中古屋,必須晴天、雨天、晚上(最好是下班時間)都來房子附近看一下(時間一定至少要30分鐘走路看看,可以大致了解這個商圈適合不適合,順便了解一下附近是怎樣的人口結構,如果家裡有小朋友或未來有計畫生育,你總希望附近環境可以好一點,畢竟孟母三遷真的有它的道理,走一走人行道也可以更為瞭解附近居民的水準(我曾帶看到蛋黃以外區域,人行道滿是狗便)。
  3. 除了房內以外,梯廳空間、樓梯間、地下室(含停車場)更可以看出這間房子的結構與鄰居水準。
...有沒有覺得看房子真的好累~我想有在找房子的人一定懂~而且跟租屋絕對不一樣~


分享一下我過去看中古屋的心得,如果是公寓或華廈(有電梯,10樓以下),我一定會看1樓的出入口的鎖頭、鐵門跟信箱,可以看出鄰居好壞和配合度,更重要的是這棟的住戶組成,電梯大樓一定會看佈告欄,然後梯廳、樓梯的乾淨程度、垃圾怎麼處理,樓梯間與地下室也可以看出一個結構的好壞,跟鄰居或管理員聊聊,總多少有些收穫,至於風水就是看個人,個人覺得是如果感覺生活起來不舒服或動線不順,就不要勉強(除非是經過高人指點)。

中古屋最重要的一定要觀察浴室、廚房與陽台,角落與管線試水壓這些都不可以放過,當然也要經過屋主同意,不給碰的,基本上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買房不是靠感覺,真的需要經驗的累積。

(至於預售屋~基本上我都是先挑選建商與營造公司,基本上有品牌的建商,案子都不會走鐘太多,那些大家傳言不好的建商,事出有因~我也就不多提了!!)

通常我進去預售中心第一件事都是觀察代銷的態度與資歷,多數代銷都很油條,當然也是需要一些話術去測試,畢竟預售是以合約的方式進行,基本上showroom我都是看看,實際大概會了解的還是用水、用電、瓦斯、氣密窗、浴室排氣、陽台、停車位的狀況。

Location方面,我是偏好離塵不離城,量體較小的重劃區,離塵不離城量體小的重劃區至少環境、巷道較有一定規劃,不然以台灣來說,大概就是台北&高雄街道較有規劃外,我真的很欽佩郵差這職業~講到最後還是要老話重提,如果你沒看過大量的中古屋,以上看看就算,畢竟各有所好,但最怕的就是買了預售屋跟最後交屋時會有很大的落差~但又不知道怎麼判斷~
2020-09-19 11:16 發佈
地質的話一樣是location,因為城市規劃早期日本人已經就地盤土壤進行分析來做規劃了,所以日劇時的城市例如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的舊市區是經過土地地質分析才決定成市的,如果懶得查台灣地質資料比對建案,直接買市區是比較不會出錯
買預售說真的比較大的風險是人跟建築瑕疵。。但買新古屋,就沒有風險嗎?說真的你決定買之前可有進入該社區管委會當委員?不然你怎得知瑕疵有沒有
每棟大樓都有瑕疵無關建商,端看大瑕疵出漏頻率去判斷優劣,而不是看一些小瑕疵就決定,
個人社區剛花大錢請第三方來驗。。說真的看了他們怎驗你才會明白瑕疵機率有多少,這樣驗哪棟會沒瑕疵呢?不是大問題說真的都還好能補救就可以了
至於人。。是最難管也最複雜的,別小看有些住戶或租客對小瑕疵就大吼大叫的能力。。
才一千萬的房子就以為自己住飯店豪宅要享有相同服務。。
個人住過最好的是日本人在台灣的社區大樓。。但能維持多久呢?日本人幾時搬都是未知數
唯一能篩選住戶品質大概只有房價了。。畢竟你不知道房東會把房子租給什麼樣的人,而且現在都是透過租賃公司出租,管委會要找房東約束更為困難。。房價高至少能篩掉一些中低階的問題份子,至於高階的問題份子,說真的人家才懶得搞這些水準低的行為,垃圾幹嘛分類。。繳多點管理費讓別人來分就好了。。。要是一般大樓,你可以漲五塊錢管理費試試
這是每棟大樓對人的風險,
要挑人。。說真的還是location
附近有沒有警局最好是有緝毒組規模的,是八大行業區還是文教區。商業區還是醫療院區都跟未來的住戶組成有關
如果人你無法確定,那就挑位置吧!棟別下電梯離大廳櫃檯越近的越好,反之會比較複雜。。,會做壞事的人往往會躲在最角落。因為比較容易跑。。
台中7期為什麼貴,除了商業區他還是行政中心,別忘了公務員都很。。。的自然人的問題少一些但相對的也是貴一些。。更別論台北市這種國家級別的行政中心了。。但以上真的不是location的問題嗎?
arrem5104 wrote:
地質的話一樣是loc...(恕刪)


對我來說預售屋的風險在於
樣品屋的視覺陷阱跟看不到採光
很容易造成看到成屋之後期待與現實的落差
我覺得這也是我一直建議如果可以買成屋絕對不要買預售屋的原因。
kusanagi wrote:
對我來說預售屋的風險...(恕刪)

現在預售沒有以前那麼好賺了,不過預售可以客變,可以挑方位座向,但換個重新洗牌的環境也是一個優點,住第一手房,感覺真的有差
其實我也不太同意買預售,買新成屋就好了,畢竟等待時間還是太長了。。
arrem5104 wrote:
地質的話一樣是location...(恕刪)
 
 
地質與地震帶如果要認真做功課的話~可以參考以下網站
http://gis3.moeacgs.gov.tw/gwh/gsb97-1/sys_2014b/
 
至於土壤液化的原因跟地質與地下水有關,前者當然是Location,後者則是人為,
https://www.liquid.net.tw/CGSSL/QA.html
 
所以隨著時間推移,土壤液化是絕對會改變的~簡單來說,也絕對不是市中心是絕對安全,像新竹、台中,乃至彰化、雲林,有些地方超抽地下水的還是有的~加上地層活動,台北市文山區、新北市汐止,還是有很多的大樓蓋在順向波上,這些事情都可以從老居民口中聊到~如果真的想買預售去附近經營較久的小吃店多吃幾次,因為沒有利害關係有時真的可以一語驚醒夢中人。
kusanagi wrote:
對我來說預售屋的風險(恕刪)


最近危老條例期限好像有些改變https://reurl.cc/q8k9rR,所以許多市區內的公寓也在改建,新成屋的風險好像也提高了,以前以為不會重建的公寓,以為的永久棟距,突然也變了,可能是來自於南部的小孩,一直以來都覺得雙北真的太擠太擠太擠了! 特別是中永和、三重、板橋的防火巷,真的很難想像一有什麼意外到底要怎麼跑~所以相對來說,重劃區的巷道規劃絕對好很多,如果是重劃區的新古屋(一般來說就是5年內的新屋)價格絕對比預售時貴(除非是法拍拉~不過現在法拍也不一定是一般民眾能買得到),當然買新古屋相對預售風險小~但講實話增值的空間也相對有限~可能也是因為看過那麼多案例~所以我挺不贊成如果是自住,房價漲跌就沒差的道理,當然千金難買早知道(就像2年前後Costco的黃金差異$62萬一樣),不然只會落得窮人買屋窮,富人買屋致富的惡性循環~~
感謝樓主實務經驗分享,自己這半年看房真的覺得看房超累的=_= 要檢查的項目好多,檢查完自己能力能做的,就會懷疑是否該找個驗屋公司來測驗是否漏水? 真的可以煩惱的點超級多的。認真覺得做完所有功課是不是應該轉行去當房仲好了 (大誤)

因為自己也是在找新店捷運綠線上的房子,有發訊息給樓主請教一個比較私人的問題,樓主如果有空,再麻煩樓主撥冗閱讀,感謝 ,恭喜版主即將入住新家 ~~~~
歡迎大家來木不子的廚房一起玩耍 https://www.cupcookstudio.com/
啦可一 wrote:
樓主的這篇文章寫的很(恕刪)


感謝部落格的分享,在大大的部落格中也看到一篇文章覺得蠻符合現況的,很常覺得到處看房很累,然後等了幾年也沒等到自己想要的物件規格或是價格,原來我是在沒魚的地方撈魚,難怪等不到。原本想說佛係買房,有緣就買得到,沒想到居然還有人閒到開發出工具,工具背後的邏輯真的蠻有趣的!

機會在哪裡?
xlarge7 wrote:
這是我在01的第一篇...(恕刪)

有錢,當然只看location 
不然請問看什麼?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