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從事房仲,初期因業績不好,幾個月內看了幾百間的中古屋,培養對看房的幾個重點:
- 用水、用電、瓦斯的部分,浴室、廚房、窗框、格局、動線...絕對要把自身使用習慣納入考量,幻想一下家具的位置與未來可能的使用要符合自己與家人的需求,這邊要提醒一定要有取捨
。
- 如果是看中古屋,必須晴天、雨天、晚上(最好是下班時間)都來房子附近看一下(時間一定至少要30分鐘走路看看,可以大致了解這個商圈適合不適合,順便了解一下附近是怎樣的人口結構,如果家裡有小朋友或未來有計畫生育,你總希望附近環境可以好一點,畢竟孟母三遷真的有它的道理,走一走人行道也可以更為瞭解附近居民的水準(我曾帶看到蛋黃以外區域,人行道滿是狗便)。
- 除了房內以外,梯廳空間、樓梯間、地下室(含停車場)更可以看出這間房子的結構與鄰居水準。

分享一下我過去看中古屋的心得,如果是公寓或華廈(有電梯,10樓以下),我一定會看1樓的出入口的鎖頭、鐵門跟信箱,可以看出鄰居好壞和配合度,更重要的是這棟的住戶組成,電梯大樓一定會看佈告欄,然後梯廳、樓梯的乾淨程度、垃圾怎麼處理,樓梯間與地下室也可以看出一個結構的好壞,跟鄰居或管理員聊聊,總多少有些收穫,至於風水就是看個人,個人覺得是如果感覺生活起來不舒服或動線不順,就不要勉強(除非是經過高人指點)。
中古屋最重要的一定要觀察浴室、廚房與陽台,角落與管線試水壓這些都不可以放過,當然也要經過屋主同意,不給碰的,基本上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買房不是靠感覺,真的需要經驗的累積。
(至於預售屋~基本上我都是先挑選建商與營造公司,基本上有品牌的建商,案子都不會走鐘太多,那些大家傳言不好的建商,事出有因~我也就不多提了!!)
通常我進去預售中心第一件事都是觀察代銷的態度與資歷,多數代銷都很油條

Location方面,我是偏好離塵不離城,量體較小的重劃區,離塵不離城量體小的重劃區至少環境、巷道較有一定規劃,不然以台灣來說,大概就是台北&高雄街道較有規劃外,我真的很欽佩郵差這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