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我的紀紀小宅終於要交屋了,小宅是在2016年10月下旬訂的預售屋,地點離府中捷運站約七八分鐘路程,附近有愛買,總圖、貴興街與華興街生活圈,成交價54萬/坪,33坪、公設33%,現在想起自己買了一間這麼貴的小宅,仍舊感到不可思議,可是板橋離捷運近的房價就是這麼居高不下,我這個人又太依賴捷運,就算貴,也只能認了,畢竟我的生活模式已定型,要買在捷運外圍,一定會非常不適應啊!
2015年年底至2016年中,是我大量看房的時期,其實最早我是從松山捷運站開始看起,因為當時住在信義區,非常喜歡那邊的都會生活感,但房價實在只有天龍人才負擔得起,看了三間新古屋,一坪都要120以上,覺得實在太扯,因此我就到房價”相對"較便宜的松山區看房,當時有看到兩間還不錯的物件,差點買了其中一間,這兩間一間是新古屋、一間是新成屋。新古屋是挑高做夾層的社區小套房,裝潢得非常好看,平面約10坪左右,但因做成挑高,含夾層約16坪,開價1600,但我家人一看到夾層,立刻打槍,後來房子越看越多,證明了我當時只是被好看的裝潢沖昏了頭。
另一間新成屋26坪,公設33%,緊鄰基隆河,是擁有不錯河景的景觀宅,代銷開價高樓層2800,低樓層2500,當時我爸說低樓層可考慮,但我們想用2100成交,代銷說不可能,但如果選四樓可再談,後來我們不斷地在電話中與代銷議價,喊到2300時,我們真的差點付訂,幸好在那段時間,我從信義區搬到了板橋,才有機會把腳步放慢,找到現在的紀紀小宅。
搬到板橋後,我才意識到住家離工作地點近對我而言,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住信義區時,每天5點半就要爬起來,過著每天通勤上班的生活,真的很累人,搬到板橋後,我就不用這麼早起了,沒辦法,我就是懶鬼!在板橋的這段時間,我看了大約30多戶的新古屋,從江子翠、新埔、板車,府中、到亞東醫院捷運都看了,因為家人不要我買超過10年以上的房子,害怕房子本身問題多,因此我能看的物件其實也不多,房仲後來還無奈地說,能看的都差不多看完了,我是不是乾脆再回台北市看房,選擇還比較多一點!這段過程讓我對板橋的居住環境更加了解,也得到很多難得的經驗,其中還遇到了靈異事件,我想,這真的是一生難得的體驗!
板橋的物件中,我唯一有真正議價的,只有在南雅夜市裡的一座大型社區、以及板橋、土城交界處的中型社區,南雅夜市的物件開價1860,約9年屋,含車位約48坪,一樣也是看上裝潢以及便利性,但屋主因不急著換屋,因此價格始終談不攏而作罷,而事後也漸漸覺得住在夜市裡,環境的髒亂會是一種隱憂,我常在早上或下班後在附近走動觀察,發現那一帶的味道真的很”豐富”,街區也非常髒亂,所幸就放棄了該物件。另一間在板橋與土城的交界,離捷運稍遠,物件含車位約50坪,開價2010,這個物件有三面採光,採光非常好,裝潢簡約,屋主也很用心維持,可惜我們在議價的過程中,房仲的話術被我們拆穿,我爸非常厭惡說謊及不誠懇的房仲,因此就算價格合理,也不想下訂,也因為這個不開心的經驗,讓我們對房仲失去信心,在那之後,我便告別了房仲,開始看起了新建案。
在新建案中,我心動的物件有三個:我上班學校後門的<馥華原鄉>、亞東醫院捷運站的<家傳>以及現在的紀紀小宅<玖原富都>。<馥華原鄉>地處浮洲,是板橋的邊陲,因此房價較低,含車位52坪,賣家是投資客,開價1620,因為是高樓層採光好,離上班地點超近,因此我很認真地思考是否下訂,但後來考量到自己的生活圈不在那兒,附近的生活機能也不多,而且住在學區每天都會看到學生及家長,壓力很大,所以即便價格非常令人心動,最後便從清單劃掉了。
<家傳>離亞東醫院捷運站只有350公尺,以我的腳程大約3分半鐘就能走到,是標準的捷運宅,戶數約400戶,公設超級完整,而且只有29%的公設,這在新建案中是難得的低公設。<家傳>走的是豪宅的規劃,光是大廳就氣派到讓人讚嘆不已,我們在<家傳>一開始是看不同樓層與樓別的三房物件,曾經談到高樓層三房,我們想用2100成交,但代銷不肯,要我們再加價,後來轉而看二房,沒想到二房的格局比三房好得太多,雖然坪數較小,但感覺比三房還要寬闊,因此我們開始選擇兩房的物件,我從3樓看到22樓,每間都進去感受,也一直跟代銷議價,代銷開的價錢範圍約在1600到1800之間,我後來鎖定了19樓,還約好了簽約的時間,殊不知就在我一次又一次地進去感受時,我發現了客廳看出去的大片窗,會有隔壁大樓超大的黑色壁刀煞,因為隔壁大樓高度跟<家傳>一樣,所以就算是最高樓層一樣避不掉,我每天看,越覺得礙眼與不舒服,同時也發現因為<家傳>緊鄰65快速道,所以只要氣密窗一打開,就會聽到車水馬龍的呼嘯聲,後來便因為壁刀與噪音與而放棄<家傳>。
紀紀小宅<玖原富都>還是預售屋,雖然公設不若<家傳>豪華、公設比也較高,而且不像<家傳>離捷運這麼近,但地處巷弄,因此非常安靜,且7樓以上就有開闊的景觀視野,所以房子本身我是蠻喜歡的。而各種格局中,我較中意的,只有B2戶的格局:坐北朝南、明廳明室,每一扇窗戶都是景觀視野,看不到隔壁鄰居在幹嘛,隱私性非常好。社區附近的生活機能已非常完整:總圖、愛買、各種食衣住行的店面密密麻麻,完全就是我這個標準的懶惰鬼的天堂,只要出門走幾步路就能解決所有生活需求,實在很棒。而府中站也是我的生活重心,除了捷運外,電影院、健身房、誠品也都是我的生活必需品,從小宅走到這些地方,都在10分鐘左右,本著房子本身條件還不錯,以及位處我的生活圈,因此,最後便決定買下紀紀小宅。
從去年十月簽約至今,一年多的時間,小宅終於快蓋好了,看著小宅從凌亂的建築工地,一步一步的長成現在的樣子,我也算是參與了紀紀小宅在母體中成長的過程!當然,我知道這一年的房價一直在掉,也許當初我買貴了,但後來想一想,紀紀小宅的格局與樓高已是我心中的NO.1,格局方正且座向好,是沒有消防管線中的最高樓層,說要跟其他戶別比一定會有落差,而且我的生活中心點就在這裡,若買了別處,我就必須加上時間與便利性的成本,因此雖然偶爾會懊悔自己沒有晚一點買會更便宜,但買了其他物件,也許就買不到紀紀小宅的優勢了。
總之現在房子交屋在即,因為錢財散盡,沒錢找設計師,因此只能靠自己的想像、網路做功課,來自己發包進行裝潢,我相信憑著自己的美術背景,以及超強大、對美感要求超高的智囊團,親手打造出來的房子,一定不會比設計師設計的差到哪裡去!日後會記錄紀紀小宅的成長過程,留給自己一段美好的回憶,買房這事一生能有幾回?一定要好好地記錄下來啊!
曾幾何時, 小弟也有妄想著可以住在台北市, 但是在台北住的這幾年, 真的看到了很多老房子華廈公寓, 開價又是天價
真的很難下手, 再說下手了又能住幾年?所幸也是看到了板橋, 之後就跟老婆住在板橋江子翠, 現在看看也有個5年了
今年終於也開始看板橋附近的房子子, 又跟以前一樣, 文化路看了一下, 是沒有很多間, 就挑著比較適合自己生活圈和交通便利的
最後真的也覺得20, 30十年要開天價, 會想著還能住幾年呢?之後等都更?或是賣掉?但是有誰會接手呢?
最近暑假看上了板橋重畫區的建案, 也是幾間幾間的看著問著, 不能說有很多經驗, 但多少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期望這區可以怎麼發展, 謝謝版主的分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