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我的購屋之旅

2017年年底,我的紀紀小宅終於要交屋了,小宅是在2016年10月下旬訂的預售屋,地點離府中捷運站約七八分鐘路程,附近有愛買,總圖、貴興街與華興街生活圈,成交價54萬/坪,33坪、公設33%,現在想起自己買了一間這麼貴的小宅,仍舊感到不可思議,可是板橋離捷運近的房價就是這麼居高不下,我這個人又太依賴捷運,就算貴,也只能認了,畢竟我的生活模式已定型,要買在捷運外圍,一定會非常不適應啊!

2015年年底至2016年中,是我大量看房的時期,其實最早我是從松山捷運站開始看起,因為當時住在信義區,非常喜歡那邊的都會生活感,但房價實在只有天龍人才負擔得起,看了三間新古屋,一坪都要120以上,覺得實在太扯,因此我就到房價”相對"較便宜的松山區看房,當時有看到兩間還不錯的物件,差點買了其中一間,這兩間一間是新古屋、一間是新成屋。新古屋是挑高做夾層的社區小套房,裝潢得非常好看,平面約10坪左右,但因做成挑高,含夾層約16坪,開價1600,但我家人一看到夾層,立刻打槍,後來房子越看越多,證明了我當時只是被好看的裝潢沖昏了頭。

另一間新成屋26坪,公設33%,緊鄰基隆河,是擁有不錯河景的景觀宅,代銷開價高樓層2800,低樓層2500,當時我爸說低樓層可考慮,但我們想用2100成交,代銷說不可能,但如果選四樓可再談,後來我們不斷地在電話中與代銷議價,喊到2300時,我們真的差點付訂,幸好在那段時間,我從信義區搬到了板橋,才有機會把腳步放慢,找到現在的紀紀小宅。

搬到板橋後,我才意識到住家離工作地點近對我而言,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住信義區時,每天5點半就要爬起來,過著每天通勤上班的生活,真的很累人,搬到板橋後,我就不用這麼早起了,沒辦法,我就是懶鬼!在板橋的這段時間,我看了大約30多戶的新古屋,從江子翠、新埔、板車,府中、到亞東醫院捷運都看了,因為家人不要我買超過10年以上的房子,害怕房子本身問題多,因此我能看的物件其實也不多,房仲後來還無奈地說,能看的都差不多看完了,我是不是乾脆再回台北市看房,選擇還比較多一點!這段過程讓我對板橋的居住環境更加了解,也得到很多難得的經驗,其中還遇到了靈異事件,我想,這真的是一生難得的體驗!

板橋的物件中,我唯一有真正議價的,只有在南雅夜市裡的一座大型社區、以及板橋、土城交界處的中型社區,南雅夜市的物件開價1860,約9年屋,含車位約48坪,一樣也是看上裝潢以及便利性,但屋主因不急著換屋,因此價格始終談不攏而作罷,而事後也漸漸覺得住在夜市裡,環境的髒亂會是一種隱憂,我常在早上或下班後在附近走動觀察,發現那一帶的味道真的很”豐富”,街區也非常髒亂,所幸就放棄了該物件。另一間在板橋與土城的交界,離捷運稍遠,物件含車位約50坪,開價2010,這個物件有三面採光,採光非常好,裝潢簡約,屋主也很用心維持,可惜我們在議價的過程中,房仲的話術被我們拆穿,我爸非常厭惡說謊及不誠懇的房仲,因此就算價格合理,也不想下訂,也因為這個不開心的經驗,讓我們對房仲失去信心,在那之後,我便告別了房仲,開始看起了新建案。

在新建案中,我心動的物件有三個:我上班學校後門的<馥華原鄉>、亞東醫院捷運站的<家傳>以及現在的紀紀小宅<玖原富都>。<馥華原鄉>地處浮洲,是板橋的邊陲,因此房價較低,含車位52坪,賣家是投資客,開價1620,因為是高樓層採光好,離上班地點超近,因此我很認真地思考是否下訂,但後來考量到自己的生活圈不在那兒,附近的生活機能也不多,而且住在學區每天都會看到學生及家長,壓力很大,所以即便價格非常令人心動,最後便從清單劃掉了。

<家傳>離亞東醫院捷運站只有350公尺,以我的腳程大約3分半鐘就能走到,是標準的捷運宅,戶數約400戶,公設超級完整,而且只有29%的公設,這在新建案中是難得的低公設。<家傳>走的是豪宅的規劃,光是大廳就氣派到讓人讚嘆不已,我們在<家傳>一開始是看不同樓層與樓別的三房物件,曾經談到高樓層三房,我們想用2100成交,但代銷不肯,要我們再加價,後來轉而看二房,沒想到二房的格局比三房好得太多,雖然坪數較小,但感覺比三房還要寬闊,因此我們開始選擇兩房的物件,我從3樓看到22樓,每間都進去感受,也一直跟代銷議價,代銷開的價錢範圍約在1600到1800之間,我後來鎖定了19樓,還約好了簽約的時間,殊不知就在我一次又一次地進去感受時,我發現了客廳看出去的大片窗,會有隔壁大樓超大的黑色壁刀煞,因為隔壁大樓高度跟<家傳>一樣,所以就算是最高樓層一樣避不掉,我每天看,越覺得礙眼與不舒服,同時也發現因為<家傳>緊鄰65快速道,所以只要氣密窗一打開,就會聽到車水馬龍的呼嘯聲,後來便因為壁刀與噪音與而放棄<家傳>。


紀紀小宅<玖原富都>還是預售屋,雖然公設不若<家傳>豪華、公設比也較高,而且不像<家傳>離捷運這麼近,但地處巷弄,因此非常安靜,且7樓以上就有開闊的景觀視野,所以房子本身我是蠻喜歡的。而各種格局中,我較中意的,只有B2戶的格局:坐北朝南、明廳明室,每一扇窗戶都是景觀視野,看不到隔壁鄰居在幹嘛,隱私性非常好。社區附近的生活機能已非常完整:總圖、愛買、各種食衣住行的店面密密麻麻,完全就是我這個標準的懶惰鬼的天堂,只要出門走幾步路就能解決所有生活需求,實在很棒。而府中站也是我的生活重心,除了捷運外,電影院、健身房、誠品也都是我的生活必需品,從小宅走到這些地方,都在10分鐘左右,本著房子本身條件還不錯,以及位處我的生活圈,因此,最後便決定買下紀紀小宅。


從去年十月簽約至今,一年多的時間,小宅終於快蓋好了,看著小宅從凌亂的建築工地,一步一步的長成現在的樣子,我也算是參與了紀紀小宅在母體中成長的過程!當然,我知道這一年的房價一直在掉,也許當初我買貴了,但後來想一想,紀紀小宅的格局與樓高已是我心中的NO.1,格局方正且座向好,是沒有消防管線中的最高樓層,說要跟其他戶別比一定會有落差,而且我的生活中心點就在這裡,若買了別處,我就必須加上時間與便利性的成本,因此雖然偶爾會懊悔自己沒有晚一點買會更便宜,但買了其他物件,也許就買不到紀紀小宅的優勢了。

總之現在房子交屋在即,因為錢財散盡,沒錢找設計師,因此只能靠自己的想像、網路做功課,來自己發包進行裝潢,我相信憑著自己的美術背景,以及超強大、對美感要求超高的智囊團,親手打造出來的房子,一定不會比設計師設計的差到哪裡去!日後會記錄紀紀小宅的成長過程,留給自己一段美好的回憶,買房這事一生能有幾回?一定要好好地記錄下來啊!
2017-11-12 21:2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購屋之旅
看了版主的心路歷程, 真的很佩服版主一路從台北市北部一直看到新北市板橋, 越往南看, 看到的就越多也多選擇,
曾幾何時, 小弟也有妄想著可以住在台北市, 但是在台北住的這幾年, 真的看到了很多老房子華廈公寓, 開價又是天價
真的很難下手, 再說下手了又能住幾年?所幸也是看到了板橋, 之後就跟老婆住在板橋江子翠, 現在看看也有個5年了
今年終於也開始看板橋附近的房子子, 又跟以前一樣, 文化路看了一下, 是沒有很多間, 就挑著比較適合自己生活圈和交通便利的
最後真的也覺得20, 30十年要開天價, 會想著還能住幾年呢?之後等都更?或是賣掉?但是有誰會接手呢?
最近暑假看上了板橋重畫區的建案, 也是幾間幾間的看著問著, 不能說有很多經驗, 但多少也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期望這區可以怎麼發展, 謝謝版主的分享! 也預祝您住得順心!
我也超級厭惡房仲,房仲都是站在賣方的立場,每每都是說上次有人出xxx價屋主就不賣了來誘拐買方加價…,未來也不想透過房仲,不曉得除了預售屋外還有什麼方法不用透過房仲

紀紀好忙 wrote:
2017年年底,我...(恕刪)


我覺得T park那一帶其實不錯
晚上滿多人在跑步
天道酬勤

紀紀好忙 wrote:
2017年年底,我...(恕刪)

恭喜樓主~

買房是人生大事之一
不是買菜~買3C
買了不喜歡再去退就好
沒看過一百間~至少也意看過50間房子再決定
樓主是最好的例子

能出手買下近兩千萬的房子
也著實令小弟稱羨
【民主的可貴~就是能尊重別人不同的立場與聲音。真正的自由~以不影響他人的自由才叫做真自由】【別問房價未來是漲是跌,先問明天股市漲跌比較實際。】
樓主很辛苦
也讓人羨慕
不過整篇的重點我看錯了~哈~我只看到有一個好爸爸~
不然~老師的福利這們好嗎?
可以看兩千萬甚至快三千萬的房子..........
我真的太佩服了

人生的輸贏真的絕大部分在起跑前就決定了

不好意思劃錯重點了......

兩千萬的房子~頭款20%是400萬~貸款1600萬如果分20年每月大概攤還8萬如果30年每月大概攤還快6萬

真的很難不讓人羨慕




紀紀好忙 wrote:
2017年年底,我...(恕刪)
非常"專業"的開箱文! 如果代銷也能像你一樣常常上來寫個文章
可能會好賣一點!XD
再多的言語包裝 掩飾不了個人的私利
紀紀好忙 wrote:2017年年底,我的...(恕刪)

想到一件事
家傳四十幾萬還送裝潢
你空屋就買53萬,一定是有你很喜歡的點

紀紀好忙 wrote:
2017年年底,我的紀紀小宅終於要交屋了,小宅是在2016年10月下旬訂的預售屋,地點離府中捷運站約七八分鐘路程,附近有愛買,總圖、貴興街與華興街生活圈,成交價54萬/坪,33坪、公設33%,現在想起自己買了一間這麼貴的小宅,仍舊感到不可思議,可是板橋離捷運近的房價就是這麼居高不下,我這個人又太依賴捷運,就算貴,也只能認了,畢竟我的生活模式已定型,要買在捷運外圍,一定會非常不適應啊!


恭喜要交屋了

我的想法真的錯了

我以為買的起兩千萬房子的人

是不會搭捷運的



房仲的話術被我們拆穿,請問是什麼話術??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