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實價登錄會有什麼影響?

請問高手, 這算是打房嗎? 如果預售有一筆賣高,是不是就把全部房價拉高了? 而且預售又不是付全額, 怎麼課稅?


預售屋實價登錄 變嚴

2014/02/14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內政部全面檢討實價登錄制度,為防堵預售屋炒作,未來預售屋申報實價登錄,擬改為「簽訂買賣契約後30日內申報」,價格全面攤在陽光下,預售市場不二價時代將來臨;同時,實價課稅需配套措施條文也將刪除,為未來實價課稅鋪路。

內政部今(14)日舉行「不動產成交案件實際資訊申報登錄制度通盤檢討會議」,邀請產官學三方研商實價登錄健全方法。擬刪除實價登錄三法「已登錄之不動產交易價格資訊,在相關配套措施完全建立並完成立法後,始得為課稅依據」的相關條文規定。

內政部擬刪除「實價課稅需有配套措施」的條文,意即不用透過立法就能實價課稅,建商認為是為未來實價課稅作準備。但房產專家指出,肯定政府健全房市資訊透明化的決心,但預售屋屬於債權行為、未具有產權,目前並無法源依據債權有必要申報實價登錄,恐怕會有結構上的問題。

2012年實價登錄制度上路後,國稅局即以實價資訊來進行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的查稅動作,檯面下的實價課稅早已開始。建商說,若實價課稅上路,將大幅提高民眾持有不動產及交易成本,威力大過奢侈稅,將是未來民眾是否願意持有不動產的最大關鍵。

建商並指出,條文刪除後,政府更可直接強推相關不動產加稅政策,如豪宅稅,直接以總價8,000萬元產品為課稅目標。

不過,內政部副司長王靚琇昨天表示,刪除相關條文是因應「外界」聲音,因外界不斷詢問實價課稅的配套措施在哪裡,為避免「社會大眾產生實價課稅疑慮」,才希望刪除。她強調,刪除此條文,並沒有替接下來的實價課稅預先做準備,會議純粹是與各界專家「交換意見」。

另外,預售屋申報制度也將改變,目前實價登錄制度中,成屋、中古屋買賣登記過戶一個月內,必須登錄房價。但預售屋方面,僅規定建商、代銷「完銷或結案後」,才須登錄行情,目前登錄約一成左右;預售屋紅單銷售遭外界批評,繼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要查預售屋後,內政部也將補破網修正。



全文網址: udn房市情報 - 房市新訊 - 政策焦點 - 預售屋實價登錄 變嚴 http://money.udn.com/mag/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303669#ixzz2tGnnmr00
Power By udn.com
2014-02-14 13:1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預售屋 影響
如果是這樣的話

是否意味著預售屋應也要跟奢侈稅綁在一起??

不然建商什麼不多 人頭最多 隨便先找人墊高價格不就好了

一開始賣的時候 戶數多 本來就比較便宜

戶數少了建商調價也是時有所聞

這樣登錄下去 建商最多建好再售 賣更貴><

如果比照成屋奢侈稅 那預售屋不就更快被搶光 反正蓋好也漲了

房價這樣不只井噴吧 這到底是打房還是助漲??
預售屋實價登錄~~

如果是成交後一個月登錄~

意思是建案開放預售後一個月後即知道買賣情形及初售價格~~

我想對自住客也是利多,至少非處於資訊極度不平等之兩端(建商及自住客)

若是建商以大量人頭戶下去購買

我認為偉大的政府就給它實價課稅就好了~~

一步一步讓房地產市場透明化~~

也避免建商每次開售時都一堆口袋名單(不管是人頭或是投資客),來營造賣得很好的高度假象

而且還哄抬價格

假設開始實行,如果我是自住客,一個月後看到預售屋房價炒高(不管是人頭或投資客炒高),一樣不入場,有價無

量的市場,就等建商口袋見底了再來談價格吧

房價實在不該越漲越多,而且漲得比GDP來的凶太多了

雖說房地產也是一種投資,不過曾經在房地產世界賺飽飽的投資客們,是不是也該讓自住客有點空間能買到它

安身立命的住所;投資工具很多,不妨選擇股市或是基金呢? 至於偉大的建商們,看到去年的營業額應該做夢

也會笑吧,請少賺一些讓自住客有辦法進場吧; 至於辛苦的房仲們, 價格炒高或許傭金高,但房市的榮景會慢

慢慢變成有價無量,何不讓價格回歸供需再創房市佳績, 這樣也能看出各個房仲的能力,而非只是積極銷售豪



最後一段是有點抱怨,請大家多多包涵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