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沒人沒聽過(沒去消費過)的Tita 無國界料理
老闆因為原本的廚房空間狹小,需要一個更大的空間,才能提供更好的菜色與服務品質
於是想找室內可用空間超過70P的店面,卻又不能太大(店租貴)
原本打算在特區內尋找其他店面(跟當地居民有感情)
無奈的是...
從鐵皮屋找到透天...
再想到大熊廣場
不是屋主想租給同一業者
空間太大(500P,租金負擔不起)
就是只租整層,結果跟別人搶不到前半段空間
最後輾轉找到新店的店面,所以老闆只得忍痛決定結束在北大的營業
---------------------------------------------------
我不只一次在這與隔壁愛北大呼籲過...北大特區的店面
在特區特殊的生態(白天多去外地工作,下班回到家都7-8點)下的不合理租金
平日不穩定的生意,連Tita這樣的店家都無法承受...何況是其他店家
值得你我以及其他有意進駐的業者深思

----------------------------------------------------
Update:
除了餐飲業進駐前要深思之外,連房仲業也要挫勒等了?
隔壁看到有間佳園路上的房仲公司要頂讓
號稱管銷最低不到10W即可輕鬆經營房仲業(難怪北大房仲幾十家

聽說成本早已回收....只因業務太多,財務規劃轉移
既然已經回收,又全部都是不支薪的高專
既然業務太多,為什麼不再多找幾個高專.....反而卻要將公司頂讓?
更值得你我深思


----------------------------------------------------
再Update:
繼Tita之後,又一間位於佳園路三段上的泰式料理要頂讓
北大特區真的是餐飲業的墳場嗎?
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