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的一個問題一直搞不懂.這其中有甚麼是我不瞭解的嗎?
現在房價很高.尤其是北縣市.
然而政府想盡一切辦法.措施要打擊房價.這也沒錯吧....
但就我每天上班必經的周遭.住的周遭.板橋中和的環河.新莊三重的環河.最近都大舉拆屋要重劃.
以往的經驗.都市重劃就是政府收回或找出一些地然後來招標.讓建設公司來標得土地後開發.但既然是標售.就不太可能會賤價(當然有些例外.內行的懂我在說甚麼).然而建商高價標得土地後.想當然爾.蓋的房子怎可能會以"合理"的價格出售呢?
那這道理.一直說要打房的政府會不知道嗎?怎會說一套.做一套?
這事情有那麼複雜到這麼難懂嗎?還是我真的不懂? "納a安呢"???
標售土地時不會開些條件限制或設定出售房價?亦或是政府自己拿來使用呀?不是一直說找不到地方蓋平價屋嗎?"納a安呢"???
如影隨行 wrote:這就是問題假設了,"沒錯吧...",沒錯嗎?
然而政府想盡一切辦法.措施要打擊房價.這也沒錯吧....
政府從未說過"打房"這兩字,為何樓主會產生這樣的假設呢?
房價本來就是供需決定的,價格再高,有人買的起就沒事,沒人買自然就會降,政府怕的是"投機",尤其是一種"投機氣氛",譬如央行,很多時候也不需要實際動作,只要表態或找銀行喝咖啡就可以產生一些實際效用,看看證所稅就知道,實施了嗎?八字都沒一"點"呢,光一個氣氛就足以影響整個局面。
市地重劃是增加供給,提高生活品質的做法,至於重劃區的新房子價格高低,除非用"配給"的,要不然沒有便宜的理由,樓主想要的"合理"房價,就看要以誰為基準了,雙北市有超過一半的人住在破爛就房子裡,他們也沒什麼了不起,只不過剛好手上有一間破爛舊房子罷了,住家附近的重劃區有嶄新的新房子,他們不會賣掉舊房子去買來住嗎?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新房子的"合理"價格該是多少呢?
所以"市區"重劃區的新房子合理價格該是多少呢?
我只能說,年輕人(或資產不多的人)真的不用想太多,這是無關房價高低,這是資源分配的問題,雙北市的爛房子太多,規劃良好的新房子就顯得很稀有,稀有的東西除非用配給的,要不然就是口袋深度決定,期望新房子的價格降到"一般人"都買的起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比你口袋深的人就先撿走了,這樣的人多嗎?至少那些破爛舊公寓的屋主的口袋就比沒房的人深了一點。
增加新房子的供給才是解決長期房價的根本之道,試想想,假如全台北的房子都變成帝寶的話,那帝寶還會是帝寶嗎?試想想,假如全台北的老公寓都更成新大樓,那新大樓還會像現在這樣值錢嗎?
政府要建設樣樣都要錢,搞重劃區是最理想的,既可以美化市容,又可以增加收入,一次性的就是標地的收入,長期性的就是房屋稅、地價稅等(新大樓的房屋稅大概是舊公寓的5~10倍吧),然後蓋房子又可以創造GDP...
所以,結論就是政府並沒有說一套做一套,也沒有複雜難懂,是樓主沒有搞懂房地產這個"市場",這個市場有哪些商品,有哪些玩家,還有莊家是誰,搞懂之後,你就不會看不懂政府的做法。
ejan1969 wrote:
一直搞不懂的話,那一...(恕刪)
搞不懂跟"假設"有什麼關聯...........
所謂合理的房價基準.以國民的年所得和物價來算不行嗎?
早些年(幾十年前)有聽過大家每天都在討論房價.或是一直唉說買不起房子嗎?(非以特定區域來說)
但現在就算正常的收入要買間新房也不是很容易的事.這幾年的房價比物價可是高出好幾倍的漲幅呢
不覺得這不合理?
我的意思其實很簡單也很單純.只是想說重劃後房價變高.原來政府才是始做傭者.重劃增進社區發展.就一定得蓋房子?一定得圖利建商?不能多蓋些公共建設?
況且重劃過後的房價.有幾個人有辦法賣掉附近的舊房子搬進去住?因為價格差到太多了....
房價本來就是供需決定的,價格再高,有人買的起就沒事,沒人買自然就會降這點法則似乎現在也不適用了.一堆空房子多到爆.也沒看到他價格有動搖.因為建商賣一間賺兩間.有的是本錢跟你耗....
而且政府每天都在說打房阿.怎麼會沒有?不然奢侈稅是怎麼來的.實價課稅又是怎麼來的?
或許每個人認定的合理房價不同.這我承認.不過我所認識的有錢人(身家上億的同學).也一樣認為房價的確高得離譜.或許他不是以炒房為主才會這樣說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