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徐碧華/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處昨(3)日公布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結果,99年底台閩地區空閑住宅計156萬宅,空閑住宅率達19.3%,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營建署副署長許文龍表示,台灣的空閑住宅率相當高。
許文龍說,都會區房地產是有錢人保值工具,空閑住宅雖高,房價下不來;營建署將繼續推出合宜住宅和社會住宅。新北市有意利用三峽和土城的空閑住宅作為社會住宅。
各縣市中,空閑住宅率以基隆市的25.2%最高,台北市的13.4%最低。若按五都改制前的縣市來看,台中市以26.2%奪冠。
主計處官員說,空閑住宅是無人經常居住且未供其他用途的住宅。空閑住宅占所有住宅的比率,就是空閑住宅率。過去十年空閑住宅增加32.8萬宅,比上一個十年增加55.4萬宅低,增加速度減緩。
全台156萬空閑住宅的總存量還是很高。主計處調查,過去十年間台閩地區總計增加94.4萬戶,平均一年增加不到10萬戶,從資源配置來看,156萬戶住宅足以供未來15年新增戶數使用。
許文龍說,空閑住宅的產生有兩種原因,一是屬於都會區閒屋,有錢人買來保值,如台中市閒屋,所以有些都會區供給量雖大,房價下不來。這和過去談建商餘屋過多情況不同。二是在鄉下閒屋,找不到工作,為了就業,只得搬走,但鄉下房子又不容易脫手,只好閒置。
全台空閑住宅近一半集中在北部地區,新北市空閑住宅又占北部地區的近半數,高於平均值。
許文龍指出,新北市長朱立倫提議利用空閑住宅作為社會住宅,出租給弱勢家庭,初期優先考慮利用三峽和土城一帶在建商手中的空閑住宅。營建署將提供協助,可以透過住宅基金給新北市貸款或補助。待朱立倫正式提出,行政院即可審議。
全文網址: udn房市情報 - 房市新訊 - 趨勢報導 - 空閑住宅衝156萬戶 創歷史新高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MAIN_ID=414&f_SUB_ID=4055&f_ART_ID=250109#ixzz1cha2NH6F
Power By udn.com
==================================================================================
如果朱立倫真的利用三峽,土城一帶的空屋來出租,大家覺得三峽與土城的房價是否會跌價??
以和宜住宅的算法,出租價格一坪不得高於320塊,大樓3房2廳2衛的價格大約於13000左右,對三峽與土城的租屋市場是否影响很大?
另外,個人認為,這個政策出來,勢必圖利到建商,因為建商在空屋的庫存下,勢必被吃了許多的利息,如果政府出面收購出租,那麼對建商來說,已賣出的利潤已實現,未賣出的也不會虧本,似乎更要檢驗一下政府收購的價格,那麼營建股會不會漲價??
以個人觀點,若朱立崙這政策真的有執行的話,那麼未來就有戲可以看了
受惠者
建商:打銷庫存,甚至賣給政府的價格還有一定的利潤
無瞉一族:用比市場低3成以上的價格租到自己想要住的電梯社區
受害者
投資客:
買了房子,卻因住房需求大減,賣不出去,但銀行利息一樣在計算,資金壓力大
仲介業者:
首先仲介的出租生意一定會大減,因為和政府租不用給仲介費,而且大家短期都先租房,買房數量大減,沒有業績就很難繼續待在仲介這行業.
台灣會不會慢慢走向德國的住宅政策?德國有40%以上人沒買房只單純租房,德國房屋政策造成德國住宅房價十年沒什麼多大變動,沒有人買房子當投資,他們一間房子可以租二十~三十年,有沒有買房根本不影响生活,也不會沒有歸屬感.
歡迎大家提出看法^^
fooffooffoof wrote:
看法就是
怎麼都輪不到台北蓋社會住宅呢?
我現在終於懂了買房子要買地段的原因
因為離的越遠越不被重視
是的,所以社會出租住宅理論上不可能蓋在台北市,但是在台北幾乎遍地捷運可達的地段,也沒什麼差別了....
是土城話我可以考慮,土城捷運到台北車站也不用到20分鐘,但三峽的話,若不開車個人就不考慮了....
小成1978 wrote:
確定!我覺得這樣反而得罪兩邊人沒票吧!
收購那幾區的人就會得罪,再來這是不是另一種圖利建商,建商房子賣不掉,政府去買來租人,這是幫建商解套吧!
那為什麼農民的水果賣不掉,政府不去收購來便宜賣給民眾!
徵空屋稅比那政策好多了!
奢侈稅要開徵的民調是7成以上的民眾支持,所以我想,以無瞉蝸牛來說,這無疑是一項德政吧,因為我想的是,沒房子的人比有房子的人多太多了,尤其以最近五年出社會的新鮮人們,如果這政策可以實施,那未來房子就不在是人生的負擔了,我想選票會增多^^..
圖利建商,唉...我也粉E04,以我猜想,若此政策執行,建商還會再賺一筆...
徵空屋稅,其實是把富人身上的錢抽一點回到政府身上,但實際來說,對老百姓的居住問題沒有幫助...
所以個人認為,就算圖利了建商,還是兩害取其輕,讓所有人民不為住宅煩腦,台灣生育率才會增加,國家才不會越來越沒競爭力...
我還有個想法,是否應先由投資客手上的空屋先收購,不只限定建商呢?否則此政策下去,投資客可能要去燒炭了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