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為什麼政府不大量興建國宅呢?

上次新聞有看,
建商要求政府出手救助房市,
但記得後來政府是說要建商降價,
現在看來建商沒有太大誠意降,
真正有購屋自住需求的又買不起,
經常看到報導說,一般上班族要幾年十幾年的不吃不喝才可以買一棟房子,
那這不就是說有錢人秉著[住]的需求,也就是人民的必需品,
因為獨佔或是聯合開天價嘛?
這樣的價格拉鋸戰沒甚麼意義阿,
這就好像富人一手拿著地契一手掐著窮人的脖子,
嘴巴說著[作我的奴隸,去,去幫我賺更多的錢,我就給你一棟房子]

我沒去研究為甚麼立功國宅是最後一個國宅建案的原因,
但是政府的干預是必需的阿,
因為我看不到未來我可以輕鬆的買到房子,
我也不想為了房子要當個二、三十年或更久的奴隸,
這樣太久了也太累了,根本沒生活格調可言...

請問有人跟我一樣的想法嘛?


--
以上言論,有點情緒,有批評指教,我會盡量虛心接受...


------------------------------------------------------------------------------------
2009/3/12 02:05AM updated

其實我的出發點是認為買的起房子的人是愈來愈少,
慢慢的M型的另一邊出現愈來愈多的人。

當自己的努力已經到達一個瓶頸時,
但多數且寡占的資源被社會上少數人佔有的情況,
你要想像其他多數人要如何努力才可能去爭取到那些少數人天生就掌握的資源嗎?
如果説富者恆富、窮者恆窮,那這是資本主義長期發展的結果,
沒錯,先努力的人先贏,或是說因為自己的祖先先努力後代就該得到相當的庇蔭,
就這樣放手去發展,那這樣我們還需要政府幹嗎?
有錢人只要掌握到窮人的必需品,可以掌握食、衣、住、行其中一項就夠了,
所有窮人都得乖乖聽話,
富人光賣一棟房子給一個窮人,
就可以換取窮人一輩子的努力心血(假設一生奮鬥三十年,剛好房貸三十年),
那可以想像到最後被逼到走投無路的窮人就是造反,
然後新時代新朝代的政治家再重新進行改革,
縱觀歷史,不都是人們在為了爭資源,為了因相當的努力而得不到相當回饋的抗爭戲碼,不斷的上演。

興建國宅有弊病,可能利益最後不是當初心願,我想這樣沒錯,
可以改善區域發展平衡,我想這樣也沒錯,
可以改善交通發展,使城郊距離拉近,我想這樣也沒錯,
可以重抽空屋稅等等方法,我想這樣也沒錯,
可以興建國宅,不賣而租,我想這樣也沒錯,
方法有很多,哪一種最適合住在這個國度的人們,是當政者該深切思考的問題,
我們可以做的事,是集思廣益,提供建議,最少應該可以表達人民最基本的需求吧。


另外,有幾點我也有些不同的意見,
話說過去國宅興建後,排隊抽籤的一堆,很多並非真正需要的人,卻搶一頭熱,目的是要取得後在市場上變賣,
翻兩番,賺一筆,會有這種情況,不也就是供不應求,所以更應該要蓋更多大量的國宅,給需要的人,並不只是限定固定的族群。
而真正有錢的人根本不會想去住國宅,直接住更好品質的房屋甚至豪宅就好了,這樣市場一樣可以保持著正常的供需,當然前提是政府協助蓋國宅並非營利,也不是要賠錢,是蓋給願意住在國宅的人,住的人不是要享受的,是起碼有買的起可以住的地方,或許有人會說,住不起都市就往遠點的郊區或是更遠的縣市去住不就得了,如果距離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那就不在討論範圍,若是遠到一個會痛苦的距離,那就是我們要討論的範圍了。
我生活在一個城鄉差距很大的國家,這不是我願意的,我也必須離鄉背景出外去工作,如果這是一個既定的環境,那我也只能期待政府的規劃能更全面。
另一個問題是,國宅的居住人員素質比較起來不如其他更好的區域,我認為這無可厚非,我的想法是國宅的興建是基於讓買不起市售房地產的人去買,當有足夠的金錢可以住更好品質的房屋,那當然是去買市售更理想的房屋囉,畢竟國宅存在的理由並不是要完全取代市場自由機制,市場的供需機制仍應該存在,這樣才會有品質優秀的房屋,建造房屋進步的原動力。

如果今天房地產完全沒有炒作嫌疑的話,我也無須發這一帖文章,也不會老是看到一票人想喊衰房市,一票人看多房市,然後市場還是冷颼颼,只因為[住]是人的基本需求,我們可以不重視嗎?除非賺的錢是輕輕鬆鬆就有的,或是一生下來就有整座金山銀山的人。
我只是想表達買不起房子的人的需求與期待,當然你賺的比我多,我相信,或許你比我努力,或許你因為有比較好的環境所以你的努力有更多的回饋,但社會上應該還是有很多像我這樣的人努力了,卻為了一棟房子得付出極大代價的人吧,如果像我這樣只是少數人的話,那...我也無話可說了!畢竟還是以多數人權益為主。
2009-03-11 0:20 發佈
phil0903 wrote:
上次新聞有看,建商要...(恕刪)



你都說你沒研究了,那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政府"曾經"大量興建國宅過.....早年的台灣經濟起飛房價被惡意炒高

所產生的無殼蝸牛抗爭就是最好的例子,中下階層的因此買不起房子

才有大量國宅的產生,也產生了一定的功效。

時過境遷,來到這幾年,除了台北市的房價真的有點驚人之外,

買個可以住的小殼其實真的沒有那麼難,差別在於你要住什麼樣的房子

說穿了還是有多少能力買多大的屋子。

時空背景都不一樣,不能老是想要什麼都得利,而且國宅真的便宜嗎?

小弟家裡住的就是台中市的國宅,17年的國宅了,當初也是買300多萬,還沒算當時的利息有多高

再說了,誰願意背個20年的貸款??不就是因為沒有那麼多錢嗎????

與其想著輕鬆的買房子,不如更腳踏實地的去規劃如何賺錢買房

大多數的人買房子都是咬著牙買的,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輕鬆"買房的....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965656&last=10730222
上面這故事告訴我們...
如果有國宅,大家一定要去抽簽..
借人頭也要去抽簽.轉手賺大錢..
是不是真的有需要的人得到房子?,誰知道.





政府為啥不繼續建國宅.....

我也沒有研究,但是我給你一個我會投票反對的理由
"為什麼要拿我的稅金去補貼要住在市中心的一群人??"

如果要建國民住宅,我想應該沒有政府會蓋再遙遠的郊區<因為
那裏的房價沒有很高,蓋了也沒有幫助,要幫民眾省錢就會在市區
一點的地方蓋,才會有抑制房價的功能是吧......

那幹嗎政府要去補貼要住在市中心的人呢,那些人至少會有
還過得去的收入能力,只是還沒有好到在市區輕鬆置產,納與其
去補貼這群人,不如把錢花在交通建設像是捷運快速道路的<
讓郊區的生活機能變好.市區變得比較不壅擠,這樣是不是大家
都可以過得好一點???
ado1128 wrote:
我也沒有研究,但是我給你一個我會投票反對的理由
"為什麼要拿我的稅金去補貼要住在市中心的一群人??"


有點贊同,但是還是該講一下,在北市貴的是土地,其實建築成本跟土地相比,土地成本貴的多了,政府蓋國宅沒有取得土地成本的問題,只要找建商來蓋就好了,因此其實並沒有花到很多納稅人的錢,只是讓他們只花營建成本的錢取得了房子跟土地,算是很賺......

小弟家在北市某處可說國宅最密集的地方,小弟住這地方二十年了,對國宅最大的感想就是........要買真的要三思阿.....雖然說不乏不錯的國宅在北市,但國宅有些地方真的是比較讓人詬病的,像是房子本身蓋的較不紮實,建材用的比較差,住戶水準等等....

房子貴其實也間接篩選了住戶水準,我家附近的國宅從40年的到十幾年的都有,這種大型社區人一多加上住戶水平.......唉,不提也罷。

東西真的有一好沒兩好,真的有國宅可買便宜取得真的也不錯,只是很多問題真的要慎重考慮一下,畢竟一住就是好幾年,每天生活在怎樣的環境,跟啥麼人打交道,甚至該說忍受啥麼樣的人,都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CA91007 wrote:
政府蓋國宅沒有取得土地成本的問題,只要找建商來蓋就好了,因此其實並沒有花到很多納稅人的錢,只是讓他們只花營建成本的錢取得了房子跟土地,算是很賺...(恕刪)


如果政府賣國宅,還是包括建物和土地的話,
我在意的是,竟然把精華區的「土地」便宜賣給普羅大眾,
而不是賣給我,我不太高興。

抽不到啊!另一種形式的威力彩!
賣國宅
不要再賣那種什麼"""地上權"""的

一整個就不爽


沒有土地的房子 價格只會隨著時間流失而一直低
一點都沒有保值的效果


最討厭那種地上權的東西了
民國81年奉行政院指示,內政部營建署為落實「興建中低收入住宅方案」,開發淡海新市鎮及高雄新市鎮~迄今!

當初在興建國宅時,營建署前任督查長潘禮門在視察淡海新市鎮的業務時,曾說過「每坪國宅八萬元」的豪語,當時令外界的印象非常深刻。...
詳見:http://tamsui.yam.org.tw/newtown/plan1.htm「國宅計畫 」

結果....
糾 正 案 文(中華民國監察院)
民國(以下同)七十五年底起房地產景氣恢復,房價節節上昇,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下稱經建會)與內政部乃於七十七年會同研擬「興建中低收入住宅方案」報行政院核定。並於七十八年至八十年間,選定淡海、高雄兩地區開發新市鎮,嗣於八十一年四月十六日經行政院前公共建設督導會報第十九次會議決議....
詳見:糾 正 案 文(中華民國監察院)

如今....詳閱:內政部營建署.淡海新市鎮

實際狀況一坪多少?交通和生活機能?

政府政策與現實總是差距很遠
1. 國宅地段問題, 用貴的去建浪費價錢又高, 便宜的地方不方便你又不想買
2. 購買資格限制問題, 限制低收入戶但是他們通常沒錢, 不限制就淪為炒作
3. 建物本身跟設計問題, 國宅嘛, 本來就是應該能助就該偷笑了, 不吸引人

結論, 建了你不想買, 建了你不能買, 你說說看建了賣不掉為什麼還要建???
對不起, 我不跟豬打架. 請你自己去豬圈玩沙~~~
房子不是重點!
土地才是!
而土地也是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興建國宅只是中短期的紓解需求而已...無法遏止土地價格被人為操作!

政府要干預應該是建立土地區域分級...
簡單講台北市內大安,信義,中正區你要讓建商炒到一坪100萬我都懶得理你...
有能力去住去買的自然會有...
但是中永和,板橋,北投,淡水讓建商投資客想炒到跟台北市一樣就不行!
唯有讓土地這種自然資源不被掌握把持在少數人手裡經濟才有可能繼續成長...
否則怎麼搞都是死胡同而已!
新三民主義:鄉民,公民,庶民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