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北市仁愛路二段百坪土地 兩億五順利標出.土地每坪237萬元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18/1/165tg.html

市場景氣那麼差 還是有人逆勢操作 我看北市精華區對一般民眾 真的越來越遙不可及了!!
2008-09-20 11:15 發佈
全台就只有一個台北市,
除非海平面上升, 台北變大湖, 或被老共用飛彈炸平,
不然如果有閒錢,
買著放, 以長遠來看, 絕對不怕賠錢,

就算自己沒爽到, 你的後代子孫也會感謝你的...^^
hmm, can't agree more!
未來捷運附近還會繼續漲......

treebug wrote:
全台就只有一個台北市...(恕刪)
這是地皮的價格 不是建物每坪的價格

一張地皮上面可以蓋個十樓廿樓都可以 但是地皮就那麼一張而已

在那個地段 每坪兩百多萬算是還好

想想看 建商買了那塊地之後 還要花錢蓋房子 而且還不能蓋滿 因為有建蔽率的限制

蓋好之後還要花錢打廣告 雇人幫他賣房子 這些成本加起來跟地皮的價值搞不好差不多

至於成本要怎麼算可能要專業的大大幫忙估算

地皮的價格 個人覺得佔房子的比率算低的 真正貴的是地皮以外的東西
EOS 40D + 17-55 F2.8 IS USM + TOKINA 12-24 F4 DX
以一個從業人員的觀點

土地價格佔成本的比例很高
尤其是越市中心越重
以這塊地來說
237萬的土地價值
若它是住三在巷內無停獎的話
光每建坪的土地成本就要六十多萬快七十萬

剩下的自己算吧!
虎斑貓
treebug wrote:
全台就只有一個台北市,
除非海平面上升, 台北變大湖, 或被老共用飛彈炸平,
不然如果有閒錢,
買著放, 以長遠來看, 絕對不怕賠錢,
就算自己沒爽到, 你的後代子孫也會感謝你的...^^


這種就是沒學過市場學的外行話...

市場學第一課就是教你整個大環境!!

例如這個社會的人口結構,從男女比例到年齡比例都是研究的重點

台灣市場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只是被大陸吸引了很多人過去

導致市場蕭條,汽車產業等,都是因為青壯年在大陸工作太多人

在台灣都不買車.....

更大的問題是,人口負成長,誰說房地產升值是必然

前提是,"人口持續成長,在土地面積有限"

台灣人口現在持續減少,而且很多是外來配偶,第二代小孩都可能會回到母親的國家

土地面積雖然有限,但人口是減少的,價格會一直增加嗎???

英國有名的房地產專家就研究發現,房地產走勢與人口是有絕對關係的

從一次世界大戰到二次世界大戰還有二次世界大戰Baby Booming 戰後嬰兒潮

人口出生越多,土地價值就越貴

所以誰說買了台北房子擺二十年一定會漲價???甚至會不跌???

olivecat wrote:
以一個從業人員的觀點...(恕刪)


請問住一, 二, 三發放的標準是什麼? 只知道住三是相對較差的.
guanminhong wrote:
請問住一, 二, 三發放的標準是什麼? 只知道住三是相對較差的.




請到都市發展局爬爬法規
應該可以解答你所有的問題
http://www.planning.taipei.gov.tw/

住三"相對"較差?! 那要看"相對"的對象是什麼啊...

若是覺得看法規太累...
這個部落格也有一些相關說明可供你參考...
就不轉錄贅述了...
http://tw.myblog.yahoo.com/jduxxiug/article?mid=1001&next=877&l=f&fid=5
lesst wrote:
請到都市發展局爬爬法...(恕刪)


住 宅 區 種 別  建 蔽 率  容 積 率
第 一 種.....三○%...六○%
第 二 種.....三五%...一二○%
第 三 種.....四五%...二二五%
第 四 種.....五○%...三○○%


請問, 小弟有這樣個觀感, 就是因為看到容積率, 不知道概念對不對, 總覺越大代表建商賺更多?
應該這麼說
建商購入土地 也會看土地使用強度(容積率)去決定怎麼和土地所有權人談價格
還有週邊的市場(房價)情況
買土地不是簡單的一件事

以這件標售案來說
在出價前 建商就會開始前置作業
去計算土地將來要蓋那一種房子(豪宅? 一般住宅? 透天? 商辦)以及未來價值(成屋後完銷的利潤)
才會去訂出投標的價格

當然 也有大型建商在資金足夠的情況下 將土地買回長放(養地)
待週邊整合完後 再行開發
如連雲街、信義路口 目前建商還在週邊整合當中

所以 並不是同樣一百坪的地 建商都會用同樣的價格去買
大安區vs大同區 價格就絕對不一樣....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