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未來想接公婆來北部,可以給我一點建議嗎

公公婆婆退休後,一直都住在中部
跟老公討論後想說要把公婆接來台北一起住
但兩老覺得台北環境不太好
他們都會早起去運動,覺得台北公園很少這樣他們會沒地方去
我們是覺得接來可以就近照顧,這樣他們也可以比較常看到孫子
讓爺孫都可以有互動
目前我們是想說看大同區附近的房子
這樣距離我跟老公的公司也比較近
希望可以找到距離學校近的
這樣上下課之後公婆可以幫忙接送也比較放心
目前我們是已經有看過築億丰盛,感覺環境整體還不錯
對面也有公園,所以運動應該是沒問題
不過對於看房我們也是一知半解
所以想問問有沒有推薦其他可以去看的房子,想多方比較
先謝謝大家~
2020-11-30 13:36 發佈
那邊還不錯啊,我跟老公也有去看過
面對公園跟附近都是學區,住戶應該都會比較單純
生活機能的話因為附近有捷運,所以要去哪邊都很方便
而且那邊的生活步調也沒這麼快,適合接爸媽一起來住
有要跟公婆住在一起嗎?
那個建案是偏小坪數的,如果公婆不排斥的話其實兩房夠兩老住了
之前我也有去看過,是很喜歡那邊,不過因為要跟爸媽一起住
兩房空間不夠只好再找過
如果經濟還可以,我覺得買兩戶最好你們也搬過去,這樣未來它們再更老時或許需要人照顧時就你們也不會太辛苦。

然後現在住的房子可以賣掉。
我們前陣子才帶爸媽去看過,他們覺得巷弄內比較安靜
他們滿喜歡的,而且附近都是透天,基本上不會太吵雜
Elvira777 wrote:
公公婆婆退休後,一直(恕刪)

@
不用勉強老人家
bb123dd wrote:
@不用勉強老人家(恕刪)


+1, 先過了冬天、北部的冬天對住慣中南部溫暖氣候的老年人來說真的不好。特別是如果有心血管疾病的話、真的不要在冬天要老人家搬到北部。另一個考量是老人家上來沒朋友可以串門子、寂寞對他們的健康及心理健康並不好. 建議多考慮!
不在乎利率與房價的位階,急需三代同堂自住。
大同可以。那裡都在拆老屋都更中。

找社區戶數少些的、別太高樓、社管嚴格的。
建商方面,口碑不難打聽。
開價不誇張、公設別離譜高。

既是爲老人家,就要在各方面以老人家的立場去觀察格局與機能。
其次是您夫妻二人的需求次序。
看愈多,心得愈多。都得要您夫妻倆多跑跑。

一切順利
給你參考~~~
一個會心酸的議題 :
老了要自立, 或是被外傭看管? 新孝道~讓爸媽自立, 縮短病榻中的日子…
多年前,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接到社區警衛的數落電話:「教授,你九十歲的爸爸剛剛扛著一包米經過社區大門,外人看了都不忍心,你們是怎麼當兒女的?」
「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在他的新書《面對父母老去的勇氣》一書中,提到當父母老了,子女應該找機會,換一種方式來愛他。
「我的方式就是,『有事,弟子不服其勞』,」
一生致力平權與婦運的劉毓秀說,現在子女被傳統孝道捆綁,眼見父母衰老,為了降低罪惡感,就找外傭來照料,陪著走路、餵食、打理,讓老人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其實,老人也是可以訓練的,北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一九九六年,劉毓秀第一次去北歐參訪養老機構。「當時我的父親七十三歲,公婆也邁向高齡,台灣同時面對老化與少子化兩列疾駛對撞的人口列車,對於老,我是非常惶恐的。」
台灣老人平均臥病時間是七.三年,但北歐老人卻只有二個星期,劉毓秀在瑞典看到老人上超市、購物、上銀行,「我們常要求國家對老人制度給予服務與支持,但子女在家庭中的責任呢?」
她體認到「提供父母保存生活技能與體力不退化」的照顧,才是現代新孝道。
北歐回來後,劉毓秀決定從自己的父母開始,展開長達二十年的實踐計畫。
第一,住宅改變。「老後體力會衰退,我們先幫父母從四樓老公寓換到有電梯的大樓,避免跌倒。」
第二,不當宅老。「只要身體硬朗,買菜、煮飯、洗衣、上銀行,都讓他們自己來,就算是看病,我也只帶看初診,後續由他們自己掛號,子女雖住在附近,但僅在假日陪爸媽上館子吃飯。」老頑童般的生命態度拒喝參茶 ?
「若癱了,更不好走」
第三, 有事,弟子不服其勞。
「我們不請外傭二十四小時看顧,而是委託彭婉如基金會尋找本土居家員,每周四個小時的鐘點服務,協助父母爬高彎腰搬重物,與清潔打掃,一個月才花四千四百元。」假日子女會帶父母出外踏青,平常,劉毓秀兄妹讓父母獨居,獨力料理生活大小事。
「我們讓他自己上超市,結果老頑童父親買了一堆泡麵來吃,這太不健康了,但我媽勸我,『算了,他都九十幾歲了。』」
「自立、自理、尊嚴」。
二十年前,劉毓秀從北歐老人身上看到的,放到自己父母身上實踐。
劉爸爸去年底以九十三歲高齡辭世,劉毓秀說:「驗證了北歐模式是可行的,爸爸體衰臥病僅有短短數周,病榻中的父親,甚至拒絕母親準備的人參茶。
理由是『補了氣,若癱了,讓我更不好走。』」
看著前幾年陪父母去賞花的照片,面對生命的璀璨與凋零,劉毓秀感激地說:「看到我爸爸這麼有智慧地與子女一同處理老化過程,讓我對於『老』這件事情,心底終於篤定,不再害怕。」
芬蘭人死前平均臥床七天,台灣人死前平均臥床七年。芬蘭政府的預算花在老人的體能訓練,使身體健康。台灣政府卻致力於長照,花大筆錢照顧老病的人。
每每經過成功國宅時,看到走廊一長排的外傭陪著輪椅上面無表情的雇主,我就常常逼自己發誓,既使不良於行,也不讓人來推輪椅。
○人,如果在結束生命前,僅僅七天需要人服侍,那是福氣啊 !!
Elvira777 wrote:
公公婆婆退休後,一直(恕刪)

有錢的話,甚麼都不是問題,買棟透天一起住,沒錢的話,就考慮幫兩老另外租一間公寓,不過...通常跟公婆住問題會比較多,這點也要注意一下喔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