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晚買省愈大? 這社區晚三年買省900萬元

北市內湖區大湖朕寶社區去年完工後,陸續交屋並登錄預售行情,其中兩戶,同樣14樓,坪數差不多,2013年買的,總價6130萬元,2016年買的,總價僅5236萬元,等於晚了三年買,卻省了近900萬元。
好房網節目主持人Sway表示,房市空頭時期,愈慢買賺愈多,以大湖朕寶來說,慢三年出手,等於賺了一部賓利,如果買家再緩一下,到2018年再來買,由於內湖房價又修正一波,買家還可再賺一部賓利。

根據實價資料,大湖朕寶去年9月完工登錄預售時成交價,其中14樓登錄兩戶,2013年3月買的戶別,總坪數87.2坪,扣掉兩個車位,一坪約87萬,總價6130萬元。

另一戶在2016年4月買的,一坪只買67萬元,總坪數93.5坪,總價約5236萬,等於晚了三年買,省了逾二成,近900萬元。

Sway表示,大湖朕寶位在成功路四段、星雲街,靠近內湖AIT,先前當地建案熱炒AIT題材,房價炒到一坪百萬,大湖朕寶開價也破百萬,如今AIT快要完工了,看看現在房價,就知道AIT題材根本對房市沒有用。

台灣房屋智庫資深分析師陳炳辰表示,大湖朕寶社區樓高15層,實價顯示,2013年預售時最高賣至一坪91萬元,平均單價落在85萬元,不過隨房市反轉,接下來出售的物件,成交價格下滑不少。
2018-04-17 9:57 發佈
在晚個3~5年 說不定會在少個 1~1500萬

不~不~不 專家說 一定跌個1千多萬

我座 慢慢等 看好戲
6130萬和5236萬二筆資料都是106年/12月成交的,哪來的2013年買的?
都是一手屋向建商買的,沒有所謂的「前屋主」

106年12月建商同時賣了5戶,6130和5236萬這兩戶及5570,6599,6035,單價87,80,67,91,80

107年1月建商又賣了4戶,單價分別是86,85,85,83,全部都有守住8X萬建商,不像是欠錢,

總之,5236那戶買主,67萬怎麼成交的,還跟建商買到14樓,用的是什麼方法,嘿嘿,莫宰羊了

不過可以確定,整棟百坪大坪數都有站在80萬以上。



記者、專家的話能信,大X都可以吃了
------------------------------------------------
我的簽名檔

來源
可是 信義X屋 不是一直說回溫 一堆人不是也相信

怎沒人吃屎
說到屎,有個人名字有個X的不就通告費賺飽飽,然後翹頭了

剩下一些跟隨他的,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喔
bcn2718 wrote:
6130萬和5236...(恕刪)

有一種情況是建商賣給自己公司的經理或高幹,特別優惠價。千荷田,太平洋之森都有這種特例。

fact111 wrote:
北市內湖區大湖朕寶...(恕刪)

自評專家屎味不知有沒有偷偷買房

sgleepapa wrote:
有一種情況是建商賣給自己公司的經理或高幹,特別優惠價。千荷田,太平洋之森都有這種特例。...(恕刪)


是建商的員工在推案前買紅單,就是所謂的員工戶,然後推案後賣的好就有賺頭,賣不好員工就當義工而且沒獎狀了。

這手法20年前就有了。

目前建商員工行情是這樣啦,大多是先投入約六個月薪資當頭款。然後開工款10~30萬,也就是說,到公司開賣前三天都可以繳款,然後等樣品屋拆除再繳。

說穿了就是賭,沒買的人老闆都會找人來關心。是對自己產品沒信心還怎樣。

如果是高價位,還有集資購買某一戶房子。

通常還沒開盤就會聽到某某協理買了2戶,某某經理挑了6樓。建設公司內也是鬼話連篇。

建設公司賣房子的部門跟外面賣房子的素質都差不多,不需要相關科系畢業,只要敢開口說到華陀在世就行了。

內湖有個清白公園是吧。那幾個墳墓不知道遷走了沒。

面山、高樓層很棒喔。八里面山高樓層也有一樣山景。

fact111 wrote:
北市內湖區大湖朕寶...(恕刪)


107年1月不是又漲到6800萬了嗎?只看最低的一筆?不看其他8筆.... 當大家智商有問題?
bcn2718 wrote:
6130萬和5236...(恕刪)

整棟大樓會有一兩戶特別低的價位,依我的觀查會有建設公司的經理買的,老闆就給他特優的價位一方面算獎勵一方面也拉住人才。千荷田跟太平洋之森都有這種情形。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