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月看幾間優質房
賣方貼售價格比實價成交每坪高10萬左右,
房仲接手,房子看一輪後,自己就降到實價登錄水準。
接著臨走之前又自砍幾十萬。
我完全不想開價,只是透露出"屋主已經知道事實但不肯承認事實"
賣方在該社區有多間房屋,一一脫手中。
其實,這些理財有道的有錢人都是"老先覺"
為什麼要開始拋售自己的不動產轉移到其他投資?
為什麼會自砍價格?
為什麼房子明明還不錯可以賣幾個月?
這都只表明一件事。
房價正準備要更大幅度的下修,
現在趕快換現金或是轉投資才是這些有錢人的角度。
房仲與我聊天時,我提到房價持續下修中,他並不敢否認。
只能拿附近新成屋的價格來比 & 未來發展性來說嘴。
這地區我算熟,未來發展性以及附近房價我很清楚,房仲也沒再浪費時間與我說明,準備介紹其他房子。
結果介紹來的比我看的那間還貴,開價和屋況一看極可能是裝潢過要打潘仔的投資客屋,直接給他已讀不回。
房市榮景不再,最近的法拍屋也開始出現一些很優的物件卻落入法拍。
代表有錢人也守不住(或是乾脆棄守)原本看好的一些物件。
房價本就有其循環,但當支撐力道慢慢消失,人民收入無法有效提升,最後失去支撐的泡沫銷的也很快。
能不能撐下去,就看你的本錢多粗。
潮水退去,很快會看出來誰在裸泳。
但有錢人很聰明,他們會趕快把不好的物件脫掉變現。
未來也許有榮景,但誰知道是不是十年之後?
在這期間,能夠把手上幾千萬的物件拋掉轉投資,等個七年、十年後要起漲再來買就好了。
不懂股,也不想看股。
準備買股,卻不想了解股。
看一些飆股、投機股、包裝很漂亮的股,想跟著追高殺低,浪中取利。
卻不想先做功課,喊著反正現在上萬點,等跌倒七八千再來研究不就好了,或是上看18000之類的口號。
或是在浪潮中吃了幾次甜頭就覺得不用持續做功課,跳出來用騙用酸的用戰的來達成目的。
接著什麼抱著領股息、看好會再漲、同類股的漲了多少⋯⋯不斷的說服自己行情逐漸下滑中,已經賠掉4.5成還在加碼等反彈的心態。
卻不肯趕快認賠殺出換(或等)好標的
投資或買東西,不是一定要最便宜,
但透過研究與瞭解,可以盡量買的物有所值,而不是幫別人接刀、接燙手山芋。
假設市場上的美國五爪蘋果飆到賣一顆200且價格下滑中,你會買單還是先吃其他水果或是先暫時不吃水果觀察價位與質量變化?
這些老手與仲介、投機客,最愛不論市況都願意買單的人。
這些靠本業獲利後,拿錢投資滾錢的老先覺搞到幾億,也絕不是等要買才去看。
這個只敢說去年初成交價、拿附近新成屋來比價,卻不敢談附近今年成交價的⋯看的出來在閃躲什麼
話說回來,看過的這幾間,今年實價成交的7成左右價我是會買的。
繼續看,在等等,反正我的錢在生息,他的房在跌價,誰急呢?
----------------------------------------------------------------
ssiou wrote:
我也是每天看股票,...(恕刪)
我也是萬點以後沒買過,看盤軟體都被停權了。
之前相對低點買了些績優股,最近拿到分紅,目前持有的也還在相對高點
sgleepapa wrote:
你仔細看公設的部份...(恕刪)
公設有很多問題,例如公共的花園、停車場⋯等,沒開放卻要分攤坪數和管理費,柯文哲想要推實坪銷售,就是不要這些人繼續做假圖利。
而且之前本該走跌卻用都更、汐止捷運⋯⋯議題繼續炒作。
結果永春都更一案應該算是正式宣告「法律無效,貪婪至上」,
汐止捷運目前也看不到動作。
一堆40-50年以上老房子,台灣又處地震帶,台北又一堆黏土層,很多房子根本是歪的(包含知名大樓建案),現在大地震又更加頻繁。
可能來個大的把這些老房子震出問題,堅守不改建的人才會來求政府、拜託建商吧。
跟815大停電一樣 XD
不能蓋電廠、不能漲價、不願節約能源、無法有效改善電能效率,但電力要源源不絕提供,真不知道還喊著要推雲端蓋建設要怎麼玩。
難怪郭董寧願到美國發時薪600以上的工資從頭練起,也不要在台灣發22K/140時薪。
光靠虛的炒作與貪婪,卻沒有實質的幫助與建設,什麼都想要,但都不付代價,最好是靠一張嘴就能讓好處入袋。
Devin1927 wrote:
剛才看信義網站
感覺又上漲了
開價又恢復以前的誇張,是怎樣?
個人認為這只是手法,就像股票的養套殺。
曾經去過某個新建案,近9成銷售,但入住率超低,一堆要抓交替的,房仲還會跟你說什麼誰誰誰要來收購,建商要整批買回之類的話術。
結果呢?一年多過去了,呵呵,要賣的數量不減反增,單價繼續下滑。
有那個本錢賠就快去整批收購吧!
太多不點燈的屋子在養蚊,真的誠心建議政府可以大力報復性課徵空屋稅,個人名下超過兩間以上第三間開始累進重課稅,再加上短時間內出脫要重課炒作稅,一方面讓長照和健保可以解套,一方面又可以讓房子真的給要住的人持有,讓炒作、投機、養地養房都退散。
沒有生產力與建設力,卻產生虛的上漲和大幅圖利空間,對國家是重度傷害。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