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蛋黃區的人,現在能住在30年老公寓,給小孩一間,另外兩間租人
我很好奇,再過30年,父母70幾歲,小孩50幾歲時,能住在60年超級老公寓嗎?(門前鹹酥雞,後面有捷運)
我更好奇的是,目前有能力買北市重劃區新房,卻堅持大量持有蛋黃區老公寓者的心態,夢想都更嗎,請問都更案有幾個??
更何況林宛院後,都更成功的有幾個??
期待台灣政府會有公權力嗎?期待台灣人會守法嗎?還是鴕鳥心態?
台北市從100年前萬華,50年前大安,10年前信義
看不出中心移轉不是因為經濟,而是因為房屋老舊又無法都更的問題嗎?
hca17 wrote:
我很好奇,蛋黃區的..
台北市從100年前萬華,50年前大安,10年前信義
看不出中心移轉不是因為經濟,而是因為房屋老舊又無法都更的問題嗎?
看不出新北市的重劃區,就是為了將來等你們房子60幾年時讓你們搬過去的地方嗎?
不現在趕快未雨綢繆在北市買新大樓(戶數單純、樓下沒店面、管理費近萬元、外牆花崗岩清洗修繕天天來,30年也跟新的一樣),再過30年就是被洗出台北市(不管少子化與否).(恕刪)
整篇是胡說八道鬼扯蛋
台北市的發展全都是因為外來人口移入,明清船隻可以駛入到萬華,
這裡地高較平設立了碼頭,逐漸大量人口移入及許多事件,
開始發展大稻埕,西門町,民國50年代大安區就信義路大些,
仁愛路,和平東路才只是小路,也沒敦化南路,這裡雜草,稻田.
基隆路荒涼的可以,靠近山還有靶場,上學天天經過...
延平區今大同區,100,200年老房子一堆,南北雜貨大街迪化街一堆清朝時蓋的,
店家多少大財主,財力蓋大樓都可以蓋好幾棟何況翻新一間2樓小透天.
照片是最典型樣本,1-3樓正面是刻意保留清代時的建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