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顧台北市捷運各車站,同一個出口同時具有向上、向下電扶梯者並不多,其原因應該是以旅客流量多寡為設計考量吧。
例如去年完工的淡水信義線,東門站只有5號出口(靠近永康街)才有提供向上、向下電扶梯,8號出口有提供一座無障礙電梯以及一座樓梯(非電扶梯),整個東門站僅有一座無障礙電梯,我相信這樣的電扶梯及無障礙電梯數量已經能滿足東門站大量的人流量。
然而,大安森林公園站6號出口平日的人流量較少(應該比永康街人流量少很多吧),卻同時具有向上、向下電扶梯,且設有無障礙電梯,電梯大門卻巧妙的隱藏在馬路相反側,就是從信義路看過去看不到電梯大門。
不僅如此,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南、北兩側一共有3座電梯,難道大安森林公園站的人流量會比東門站多嗎?
大家都知道,台北捷運大安森林公園站6號出口就靠在勤美璞真旁邊,是否住在這棟大樓以及附近少數人口享有較其他市民更方便的權利,每天可以坐電梯直接下到捷運車站,然後再搭另一部電梯上到大安森林公園運動。
更奇怪的是,為什麼大安森林公園站所有出口都向內退縮,沒有蓋在人行道上,為了這些退縮的出口,因而征收土地的費用是否是我們小市民繳納的稅費呢?
不要說我仇富,這樣的設計不是很明顯方便某些人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