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為什麼大稻埕和艋舺兩個地方的地主觀念差那麼多

我發現
大稻埕和艋舺這兩個台北市最早發展的地方
兩邊的地主
觀念差好多
大稻埕的地主感覺整個很有文化觀念
舊房子老了不能住了
選擇用維修的方式保存建築的原貌
繼續用舊的建築做本來的生意

但是艋舺的地主
好像比較喜歡拆房子蓋大樓
分回一部分的房子自己住或拿來賣掉

幾十年下來
大稻埕城隍廟一帶還保有清朝街道的味道
艋舺龍山寺附近
房子不是破爛到不行
就是蓋成大樓
但是嶄新的大樓和在地的文化格格不入
街道的特色漸漸的消失

可能再過個一二十年
艋舺就要消失了
但是大稻埕
漸漸發展成一條老街
兩個地方的地主
觀念怎麼會差這麼多??
2014-05-06 19:36 發佈

習平平 wrote:
我發現大稻埕和艋舺這...(恕刪)

你不知道大稻埕古蹟容積率轉移嗎
除了容積率轉移外 還有一個原因 航高限制
大同區除了南京西路以南的站前區域以外
其他多半在松山機場航道下 航高受到限制
就算都市更新也蓋不高 不如拿去容積轉移換點閒錢 要嘛改建要嘛自用
萬華就比較沒有航高限制
且商業區多和中正區一樣為最高商四
因此大部分都拿去改建大樓 有些更超過20層
這也是為何兩邊地主觀念差很多的原因
容積移轉超爽的,而且這邊多是商業區,很值錢的。
gishileh wrote:除了容積率轉移外 還有一個原因 航高限制
朋友說他家容積賣了$1E!

小優尼斯 wrote:
你不知道大稻埕古蹟容...(恕刪)
忍忍忍
gishileh wrote:
除了容積率轉移外 還有一個原因 航高限制
大同區除了南京西路以南的站前區域以外
其他多半在松山機場航道下 航高受到限制
就算都市更新也蓋不高 不如拿去容積轉移換點閒錢 要嘛改建要嘛自用

勿以訛傳訛

迪化街歷史街區絕大部份都不在松山機場航道下方,
小部份航道下方永樂國小後面那邊,
算距離也可以蓋到十幾樓了,
君不見民權西路延平北路口那幾棟蓋多高。

不改建是因為被指定為歷史街區,
不是因為機場限高。

習平平 wrote:
我發現大稻埕和艋舺這...(恕刪)


萬華的剝皮寮也保有清朝街道的味道。

lulalla wrote:
勿以訛傳訛迪化街歷史...(恕刪)

lulalla大非常專業
其實現在台灣的洋樓式街屋,
在清末並不是這個樣子,
日據中期以前為了表現出文明開化的印象,
曾經規定臨路透天商店一律要使用仿巴洛克式裝飾,
而且若干已經蓋好的街市,
也被指定進行立面的裝飾改造。

所以大溪老街三峽老街這些跟西洋貿易關係沒很大的地方,
也出現了一堆有仿巴洛克式裝飾的店面立面。

當年本土的工匠本來不會做,
所以通通都是叫日本人指導的,
而且指導設計的人往往就是總督府的日本公務員,
靠職務之便撈了不少。

在日據中後期以後,由於918事變,
日本退出國聯,跟西方列強關係惡化,
台灣的建築也就不再強制做西化,
臨路店面也才多了一些比如現代主義式、中國南式裝飾、或是興亞式裝飾。
當初大稻埕住的幾乎都是有錢人
誰想跟你玩都更?
艋舺區住的都是中下居民
能都更當然都更....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