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實價登錄顯示台北市大安區蛋黃區中古屋每坪都在100萬上下,分享高房價背後的祕密,大家覺得呢?

【如果你是要抱怨“高房價買不起”或建商投客“炒作”就不要來留言,因為這種貼文多到可以繞“太陽系”一整圈,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要討論高房價就要先討論利率。高房價問題和低利率跟美國FED、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拼命地在QE印錢有“絕對”關係,因為錢變多了,利率就變低了。利率一旦變低,原物料、不動產和股票就會開始被資金行情拉高,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如此,台灣當然也不例外。例如:美國、日本、中國、德國、台灣...房價幾乎都在創新高。然而這些國家的人民薪資成長幅度永遠跟不上房價成長幅度,所以這個現象也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資本主義』原本就是一場讓資產不斷增值的“金錢遊戲”,誰有能力借到錢(銀行、金主或發行股票)去玩槓桿遊戲,誰就有機會變成richman。閉上你的眼睛想想那些有錢人不都是如此。

當一個國家的外匯存底越高,而匯率卻長期被人為操縱沒有市場化,就表示這個國家越有問題。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都有“印鈔票的權力”,扮演的就是外國幣換本國幣的角色。本國幣的數量一開始是固定的,當越多的外國幣要換成本國幣,理論上本國幣的身價就會水漲船高也就是對美元匯率升值。但由於台灣是出口導向型經濟,又要在國際上跟日本、南韓、中國競爭,所以新台幣升值對製造業非常不利。(匯率升值跟製造業獲利和競爭力成反比)問題是央行要如何讓新台幣匯率不升值?答案很簡單就是再偷偷多印一些新台幣。因為本國幣數量的增加剛好可以抵銷外國幣的需求,也因為本國幣印太多,所以本國幣的國際市場(貨幣含金量)價值降低,匯率自然就沒有理由升值。當央行為了“保住匯率”,自然就要“犧牲利率”。由於央行是扮演換錢的角色,所以這些多印的錢自然也是回到市場,於是市場新台幣游資就會變多,這些游資大多數會再存到銀行賺利息,銀行的爛頭寸越多,銀行的利率自然就越低。央行為了避免銀行把存款利率降成0,所以會不定期發行央行定存單來回收這些資金,順便補貼銀行的利息成本,但特色是這個定存利率也很低。央行收了那麼多美元又不讓新台幣升值,美國和其他國家自然會不爽,所以央行只好把這些外匯再拿去買美國低利率國債。美國公債越少人買要付的利息就越多,所以當日本、中國、台灣拼命的投資美國公債,美國政府也就不再計較。當這些國家持有幾兆美元的美國國債,他們也不樂見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債權也貶值)所以就算美國實施QE印再多的錢,美元始終還是不會貶值太多,美元沒有貶值代表美國反而有更多的實力可以買進全世界的資產。

說了那麼多就是在告訴大家,台灣利率為什麼會那麼低跟央行有絕對的關係,因為央行彭總裁也在實施“新台幣QE”。也因為央行營造的低利率環境,讓資金取得成本太便宜,加上有錢人都知道央行在實施QE,新台幣的價值只會越來越低不會越來越高,也就是所謂的“通貨膨脹”,所以大家當然都把錢拿去投資不動產而不是放在銀行讓“錢的購買力變薄”。(不是我們的自備款不足,是新台幣的價值越來越低)尤其是越精華的地區越是如此,因為早期能住這些地區的原本就都是經濟實力較強的人,他們的口袋深度原本就比較深。所以這間房子你不買還是有人會買,也可以說台北的好野人實在是太多了。(忠孝、仁愛、信義路等等,有多少間店面,就有多少個有錢人。)大家覺得呢?
2014-02-09 19:12 發佈
新台幣很好用阿! 都以新台幣計價的話,我們可以比比歐洲,日本,韓國,美國,或者你想到的國家...
然後阿把新台幣拿來買水,食物,石油,房子,菸,酒,租房子,看醫生,買電腦...

然後阿你會發現一樣的新台幣在台灣買水,食物,石油,菸,酒,看醫生,租房子....
挖靠~愛死台灣了,台灣是寶島....

然後阿一樣的新台幣在台灣買房子,買車子,買歐洲的名牌包...
大概就是
央行的利率和房價有相關性,
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拿中國的情況來看就會對這篇文章產生矛盾之處.

從央行的角度而言,
房價不是他們唯一要考量的,
大到國家的整體經濟,小到下週油價漲跌都和央行有關係,
而台灣雖然國民所得尚未進入已開發國家,
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表現和已開發國家已經非常貼近,
通常已開發國家不太可能在有破5的經濟成長率....
而央行利率和經濟成長率有更明確的關係

為了有較穩定的情況,
經濟較悶或遲緩時,需要降低利率讓更多資金在市場上打轉,
好的情況可以造就基本面的投資(蓋工廠等)
當然也不能否認資金亦有可能轉到股市或房市等地方....
當經濟情況太火熱時,
央行就必須調高利率來降溫些....

台灣在民國70年代到80年代也和前幾年中國非常類似,
公司每幾個月就調薪一次(不包括軍公教三族群),
只希望員工在產線上因為訂單接太多,
當時台灣的利率也是非常高....
但房價在那時也有衝高一波~(股市破萬點時~)

所以利率和房市有關係,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個體經濟學和總體經濟學有很初步的概念解釋,
如果教授可以把書上的知識推論到現實生活,
其實就很能瞭解了~
您說得非常有道理,不過低利率的確是推升房價不斷上漲的助力之一。

依據我工作實務上的觀察,其實台北市精華地區的好房子真的是很少在對外出售,基本上是長期處於一個需求大於供給的狀況,所以只要有好房子對外出售,幾乎都能約到30幾組買方來看房子,成交價格才會始終是居高不下。但受限於精華地區可開發的土地幾乎沒有,我想這才是蛋黃區的房子可以每坪維持在100萬上下的最大原因。除非透過都更來釋出更多新房子,但是這些都更釋出的物件幾乎也都是開超級天價,所以比價效應下,台北市精華地區的房子要大幅下跌的機會真的是“難”。
Alen.Chuang
簡單說就是求過於供,支撐力道強價格就下不來。
說穿了真的沒什麼秘密可言,利率也不是在這邊買房的人最看重的重點。

大安區又蛋黃的區塊一年內不要說新房子天價買不起,舊房子有沒有超過20筆物件可以看都很難。
除非是屋主自我感覺超良好或物件本身有狀況,不然換手都不用到半個月,
最快我看過早上帶看中午就成交的,尤其跟明星學區重疊的區塊買方幾乎都不太理性在買房這件事上。

舉個例子:青田街門牌,30年老房沒電梯,套房。
3樓去年2~3月103萬/坪成交,4樓喊115/坪萬最後在8月還真的給他成交。
後來4樓另一間開價125萬/坪...天曉得後來他成交沒,但陪玩的買方我都由衷感到佩服。

要便宜點?OK啊。
和平東路上春天素食那一棟永遠有房子掛著賣,價格在90~100/坪萬之間。
但是一層11戶出入複不複雜?屋齡也超30年好買不好賣,要等都更戶數那麼多可能等到死,買嗎?

不要說可以約30組買方來看房子爭斡旋,這個區塊真的好房子不看屋就下手買的人有的是。
要說買家們很瘋狂不如說精華區就這麼丁點地,下手不快狠準還等著人家看完房子來跟你搶嗎XDDD
設計,就是更貼心。
非常有道理,低利率的確是推升======房價============不斷上漲的最主要之一。
實價登錄早就跟信義登錄~永慶登錄....一樣了~想登記多少就多少~所以實質上沒啥好討論了
sttit wrote:
實價登錄早就跟信義登錄~永慶登錄....一樣了~想登記多少就多少~所以實質上沒啥好討論了...(恕刪)


信義的會做假?
至少我的兩筆交易都是實價。都是老公寓買賣,多報少報對我沒什麼好處。
能請您詳加舉例說明信義永慶造假?

Robert1012 wrote:
信義的會做假?至少我...(恕刪)

別為難他了,最好他能舉出那一筆是假資料....
我猜很多人以為實價登錄把最高和最低的部分不公告,
就誤以為有公告的資料有造假....
這年頭不明究理的人太多了....
期待NT能升值到25對US, 那我就可繼續匯$去US.

Alenchuang wrote:
【如果你是要抱怨“高...(恕刪)
忍忍忍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