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問:舊大廈改建的問題

小弟住的這棟大廈想要改建,住戶自力更新的方式實在是推不動,現要走協議合建模式。目前談的開發商一直強調他們的條件真的很好,其他建商可能連做的興趣都沒有....
我們大樓沒有什麼不動產專業的人士,所以想請問各位達人們,我家的case是真的像建商說的這麼難做,還是其實只是他們的話術而已...
我們大樓的基本資料是:
基地面積: 526坪
使用分區: 住四及住四之一
法定建蔽率: 50%
法定容積率: 加權平均379%
建物現況: 地上12層,地下1層,民國67年完工的RC住商混合大樓
原建蔽率: 58%
原容積率: 497%
公設比: 16%
戶數: 120戶
不是海砂屋、沒有輻射鋼筋、也不是地震危樓...
建商要去爭取都更獎勵: △F1 + △F3 + △F5-1 + △F5-3 + △F5-6
還有容積移轉20% (他們說法定上限是40%,但政府不會給超過20%,這是真的嗎?)
我們住戶的要求是一坪換一坪 + 一戶一車位
對方同意了,但是只能用權狀坪來換,不能用室內使用面積算...
說是已經沒賺了,再要就虧本了不能做了...
還說動作要快,如果台北市的自行劃定都更標準從35年以上即可申請、改成50年以上才能申請,就通通不用談了...
可是我打聽其他的都更案,就算是權狀坪也可以1坪換到1.1、1.2、1.3...坪,我們這建商這樣說有道理嗎? 而且,現在新房子的公設比都30%以上...這樣我們的室內面積不會變很小嗎?
所以..想請問各位達人們,我家的case是真的像建商說的這麼難做,還是其實只是他們的話術而已...

補充說明:
1. 目前住戶沒有屬於自己的車位,必須要在路邊找車位或買、租車位。(地下室的停車位有土地產權,地主拿去對外營業,住戶一樣要繳錢租車位)
2. 開發商預估的公設比是30%
2014-01-05 19:0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大廈 問題
只能告訴你:權狀10坪室內只有6坪。

也就是60坪室內36坪+陽台+公設,你自己沒有指定建材的部分:建商基本都會給最便宜的。
jediforce wrote:
小弟住的這棟大廈想要...(恕刪)


沒有標準答案,
端視這大樓坐落處的價值、原大樓公設數值為何、以及新建築營造品質而定。
頂級地段與一般地段的價值不同(這是地主的權重),
而建商採取何種建築模式也會造成營建成本有些差異,
原公設比愈低則對於住戶愈有利。

以此大樓而言,
原容已高於法容,
所以究竟是一坪換權狀一坪或1.1、1.2坪等等,
得依照上述幾個條件精算之。

家裡有間在北投的房子也正要跟建商作都更的建案....因為房子的細節我並沒有很了解....

但基本上我們原本的社區..樓層並不高...(約五層樓華廈) 所以土地的持份算很高...

換過很多家建商談過....最後也只談到...搬遷費三萬...每個月補助一萬五...一坪換一坪外加一個車位.

...雖然我對都更的細節不太了解...但父親跟住戶們似乎蠻滿意的....
jediforce wrote:
小弟住的這棟大廈想要改建,住戶自力更新的方式實在是推不動,現要走協議合建模式。目前談的開發商一直強調他們的條件真的很好,其他建商可能連做的興趣都沒有..


是的
這個要改建的可能性是0,所有權人太多,120戶,每個人的土地持分太小
改建後根本會比目前的坪數低非常多
這是無解,建商連做的興趣的沒有。
政府會砍容移,不可能給你弄到滿,而且容移是要花錢購買的,台北市的容移少,且不便宜

jediforce wrote:
小弟住的這棟大廈想要...(恕刪)

如果只有一間來談
那我只能說點太爛
你們不妥協也不行
士林某路段一坪換兩坪+兩車位+兩年租金補助每月1萬5
你們那若不是兩層樓透天其實對建商來說沒什麼肉
小小小柯 wrote:
家裡有間在北投的房子也正要跟建商作都更的建案....因為房子的細節我並沒有很了解....

但基本上我們原本的社區..樓層並不高...(約五層樓華廈) 所以土地的持份算很高...

換過很多家建商談過....最後也只談到...搬遷費三萬...每個月補助一萬五...一坪換一坪外加一個車位.

...雖然我對都更的細節不太了解...但父親跟住戶們似乎蠻滿意的....
...(恕刪)
補貼只是讓大家獲得好感,讓你願意跟他合作。
車位賜給一個剩下的都變成建商的,多出來你自己跟建商買還要問他們要賣多少錢。

合約上沒有標示的內容:標準變成最低,例如瓷磚樓梯間、外牆、門窗、電梯以上部分如果是不管、不知道即將淪為隨便建商選定,品牌型號的註明?
地主自己開會把細節標準定出來,尤其是公設更是沒有人關心,如果電梯好的要建商多加幾十萬地主沒有人會去管。
已經有交手經歷小小分享。
原容積497%,法定容積379%。加上都更獎勵和容移,用45%算,約550%。多出的50%賣掉要支付興建成本,多出來的地下停車場和容移費用,建商要賺什麼?應該是倒貼。

個人很懷疑,真的有建商要做嗎?
要做的那一家才有問題。不肯做的才正常。

chungcho wrote:
原容積497%,法定...(恕刪)


他們說,如果成功,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座超大廣告看板(就像仁愛尚華經常被政府和一銀拿來當例子一樣)
而且如果成功,我們的合作模式也會是都更案的新典範
所以他們願意用力去做...
而我們家不只蓋滿,還蓋超過,怎麼辦?
他們說會想辦法爭取容積,但不保證政府會給多少,不過當然不能太少,少到會賠錢就只好放棄...
房價下跌怎麼辦?...他們自己說這是我們要去努力的事
那我當然樂觀其成啊,而且很多地方都可以讓這案子走不下去,能進一步是一步。
可是打聽其他都更案、上網查一般都更、合建的做法,都是以住戶/建商 = 六/四分 來做
沒看過這種做法...
所以才想請問他們這樣的做法:

先把都更獎勵、容積移轉...等都算起來,算出一個可售總樓地板面積X坪
然後我們原建物總面積有Y坪,就分回給住戶Y坪;X-Y 得出一個Z坪,是開發商拿回去的
停車位A個,減掉住戶分回去B個,得出C個車位,是開發商拿回去的
意即先滿足我們住戶一坪換一坪+一戶一車位的要求,再從拿回去的Z坪+C個車位想辦法賣高價來賺錢

這樣的做法對住戶比起一般的六四分,是有利、還是不利?有沒有什麼盲點要突破的
這容積已經用到爆了
不容移的話跟本蓋不出來吧
除非所有住戶都願意縮水

就算蓋出來 看不見的地方
材料問題應該不小

現大樓要都更 除非花錢買容移
不然就只能等政府發現這問題
然後放寬容積限制
不然真的是無解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