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對他的"供需問題" 解讀,是指 供給作為"投資"的物件太少, 而不是作為自住的物件太少.若房子不用來住, 而是用來囤積,用來投資炒作, 不是真正的"供需問題"再多蓋新房, 只有讓周遭的房價,因比價又提高價格.價格要下降,非自住的就多課稅吧.政府要建立這樣的資料庫,其實一點都不難,而且可以很快就執行.只看誰有guts 去做.
是投資者(或稱炒作者,投機者)鎖住供給,才會供需失調好嗎!銀行根本幫凶,而政府也是袖手旁觀甚至敲邊鼓.像那種貸款99%的,百倍槓桿操作,籌碼用不完,可以鎖住更多供給.如果政府要求銀行,降低對房屋的鑑價,並降低放貸成數.那麼,投機者能有那麼多籌碼去鎖住供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