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建商總是有迷思認為自己辛苦標來的地都是豪宅天價位置
但真的是地點決定一切嗎 ? 對一半, 因為豪宅還有很多其它指標
比比看為何基地小會有價格限制的效果:
基地: 300坪以上 基地過小,標的性及氣派度收限制
停車: 坡道平面 能買得起千萬豪宅的住戶會開平民車停機械車位 ?
格局: 80坪以上 如果連兩房都塞不下, 不是成了小套房概念?
供需: 稀有性 再稀有的地點如果以40坪為單位來大量開發,也就不稀有了
公設: 奢華精緻 內部使用空間不夠, 和有公設可言?
住戶: 政商名流 有錢人不是傻子會亂花錢買非投資標的
工程: 知名建商 沒蓋過豪宅又怎知道豪宅標準及需求
學區: 雙語明星 也不是知名學區
如果以真豪宅的實價登錄價格為基準, 相信身旁的真豪宅一定欲哭無淚
小基地建案成交價可能是多少呢 ?
請各位大大幫小基地來算個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