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版上的先進,小弟對『實價登入』一事存有一些疑問,
就是七月的實價登入實施後,對目前的房價會有什麼樣的衝擊呢?
目前小弟已有一房,有打算要換屋的計畫。
但面對目前的高房價遲遲下不了手,一職都有持續的再看屋看了不下一年,
但一直都沒有遇到價格ok的物件,據老家鄰居收租5間的包租婆大嬸說,
目前的房價太高,要我不要在這時間點買,要我在過一陣子。
目前觀察到市場上現有的物件大多是投客的物件(買入不到兩年期間全新裝潢),
或是一些屋主期待價格過高的物件(受到附近預售屋開價的影響?),
能拿到合理成交價的物件太困難,往往合理成交價的物件一釋出一下就談成賣掉。
針對實價登入的影響,小弟有以下的看法,請各位先進指教以及討論指點,謝謝。
實價登入未必能抑制房價,但是可以讓即使不懂該區域行情的人不至於當盤子買到超過
合理週遭成交價太多的物件。之前我看台北某區大約一年多,也跟仲介常在連絡,
假設該區域大多實際成交約40萬,
但有可能一陣子過後有人就是硬生生的買了48萬/坪(物件賣出後我直接找買家問價錢),
然後可能是有房仲跑去跟同棟要賣的其他賣家說某樓賣了48萬,所以某些賣家又被鼓舞(?),
某些賣家覺得都有賣家成交48了,那我跟進提高到45萬/坪也很合理也很良心,
但是殊不知實際上蠻多成交的價格都在40初,但房價的開價就被這樣的不透明炒作的很快,
炒高到直到我放棄該社區。這樣的快速炒作現象會被抑制住嗎?
另一個小弟觀察到的現象,目前存在各房仲網上的物件都是開價偏高或是屋主期待價格過高的物件,
或是裝潢後整理的漂漂亮亮,調資料來看可能買入不到一年或是剛滿兩年的物件,
硬是要強加百萬裝潢的費用上去總價,但小弟親人對裝潢也略懂一二,
覺得可能四五十萬的裝潢被硬生生的冠上百萬裝潢的價錢,如果實價登入後,
因為大家都看的到成交價錢,會不會這樣裝潢完賣出的投客的物件會被競爭消失呢?
還是這樣的投機會有什麼轉變呢?
謝謝。
假設台北市某區域的成交價格為40萬/坪,
如果在經濟股市不好或是有些影響房市的重大政策前,
的確是有些屋主有降價成交的行為出現,
也有些人在景氣不好的狀態下,
像有些產業如朋友的爸爸是飾品工廠的老闆,
景氣的好壞聽說營運差異很大,過往金融海嘯期間由於公司持續的虧錢,
導致必須將現有的屋子抵押貸款或是賣掉來應急(手裡有三間屋)。
如果實價登入後,這樣的價格就會出現在透明化的成交價格裡,
這樣會不會更是能讓房價回到自由市場的機制?
或許這樣的公開撮合現象就跟股票一樣的邏輯,
妳可以去買1000塊的宏達電,但是有人在300塊就買了,
當上漲到1000塊,有些人覺得賺夠了,為了好賣快速脫手,可能950塊掛賣,
當景氣不好的時候,有些口袋不深的害怕被套久或是有資金需求而降價出售(賠錢出售?),
這樣的賣出就好比宏達電掛賣900塊後成交,在自由經濟的前提下,
現在大家看到的市價就是只值900塊,即便持有1000塊成本的想要賣1100塊,
但有可能嗎?900塊是目前買賣方撮合的價格。
這樣回到供需的大環境下,或許就不是所有的地方買了就一定會賺錢了。
跟股市一樣,如果是績優股,價格一定就會站穩某個價錢,
因為你知道長線中鋼低於多少錢可以買,妳知道但大家也知道,
所以價格很難跌到這樣的低點讓你買,這就跟好的捷運地點一樣,
也很難跌、抗跌,至少這樣的實價登入實施後,
或許就不會有什麼買房子不會賠錢的思想了。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呢?謝謝指教。
以我最近賣舊屋的經驗
市面上幾家大房仲業者,
大都會公布附近成交價,
我也曾經上過內政部網站查詢過,
加上我確實知道樓上下去年的成交價格,
我發現房仲業者的成交價並沒有作假
很多人批評房仲業者 但我認為 房仲不盡然這麼奸詐隱瞞
就我們這種不炒房地產的平民老百姓
我相信 就算是實價課稅也影響不大
房價會因為這樣而崩盤嗎?
正如歐債奢侈稅有打趴房價嗎?
不太可能一夕崩盤或反轉向下
不動產相對股票穩定
不要太相信網友與評論家的話
相信自己的直覺
如果網友這麼神準的話
可以當神仙了 也不用這麼辛苦在這邊打字了

所以啊,還沒實施前,能夠殺到價,趕快去買房吧,這樣你的買房成本才不會被抓到,七月之前買房一定會有個過渡期.,等到七月以後買房,你就逃不掉了.
實價登錄不會打壓房價,但是會避免房價過度炒作,獲取暴利,讓房價趨於平穩.
因為透明,殺價更沒理由了,實價登錄不會讓房價下跌,也不會讓房價飆漲.
Luke大所言極是,因為小弟家中有新成員誕生,原本舊家的空間不足,
希望可以換大間一點的房子,但我不是投資客,即便是我的房子被大家知道成交價應該也沒差吧?
實價登入不就是希望大家都可以約略的知道該區段的相對合理成交價格?
一般的民眾應該只是用來自住,況且實價登入後買房子可以不用花這麼多的時間跟買家、跟房仲在諜對諜,這應該對我來說也是件非常舒服的事,坦白說有的時候講價這事也著實讓小弟我蠻頭痛的。
登入後合理區域成交價就擺在眼前,如果賣家硬要多凹多賣5萬/坪?
妳可以調登入成交價問賣家為什麼呢?或許賣家會說因為裝潢?
可是我不喜歡你的裝潢耶,我想要重拉管線,在裝潢成我喜歡的樣子,
賣家你有重拉管線嗎?二三十年的房子不重拉管線還蠻危險的,很多火災都是老舊電線起火的案例,
我相信這類的裝潢拉皮屋重拉管線的比例應該是很低。(過去一年多看房的經驗)
但是,這只是選擇性的冰山一角,怎麼說呢?例如我看的區域,
合理的成交價格為40萬/坪,但或許有些屋主極需用錢,
可能會出到低於市價40萬/坪的行情,假設最後成交了38萬/坪的價格,
但往往有些物件明明成交了,但怎麼在成交的系統上就是找不到價格?
找到的價格都是中等偏高的成交價?仲介說:系統上的價格都是真正的成交價格,
我不否認,但我想必定不是全部的案件,這就有點詭異了,
如果這樣的話是不是就像買賣股票一樣,現在宏達電市價1000元,
交易市場上有人成交1050元,有人成交950元,但證交所選擇隱藏950元成交價的金額,
讓大家誤以為只有1050的成交價,房價快速炒作墊高,我想這樣不是個合理的自由交易的市場吧?
實價登入後,至少市場回歸到供需,強迫所有買賣都必須登入(預售屋可鑽漏洞除外),
是不是就更有公信力了呢?您說是吧?
因為,喊高喊低不是他們希望的,
他們只是要賺佣金,房價炒高沒人買對他們一點好處都沒有
不透明價格,買賣雙方都在猜,反而無法促進成交,
多跟幾個多找幾家房仲聊
他會告訴你成交價資訊
你從中去找你參考資訊
有時候當賣家
有時候當買家
這樣就不會被房仲乎弄
不過 很重要一點
附近成交價真的就只能當參考
你真的喜歡這房子 屋主硬不要給你成交價行情
就硬要超出行情 你又能奈他何
不然你就買別間
我就兩次遇到這狀況
我就喜歡阿 高於行情阿 也只能咬牙買了
所幸都沒賠錢還有賺
最後
你覺得好的房子 別人也覺得好
曾有個房地產大戶告訴我一句話
房子就是要貴貴的買 買貴賣貴一定有道理
總不可能一個爛房子開價貴
然後還有白癡買吧
會成交一定代表有這價格
當然或許有人說那是假的啦 假買賣之類
這就不是我能置喙的地方了
自住換屋就不用在乎房價高低
房價高自己跟著高
房價低自己的房價跟著低
kinchlin wrote:
說真的,信義永慶等大...(恕刪)
是阿,我想應該也是,有佣金賺當然才是他們(房仲)希望的,
買家希望買到合理價以下很多很多最好,最好欠債千萬或是腦袋穿孔的敗家子二代,
賣家希望賣到合理價以上很多很多最好,最好是遇到有錢沒地方花的盤子或田僑子,
但實價登入完,就只能買/賣到合理價附近,這對房仲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房仲不需要騙人,不需要諜對諜,要托買托售就問,你真的想快點成交嗎?
想?那就打開系統,這區成交價約在這裡你開這裡附近好成交,
不缺錢想撈錢找盤子?那就把你的物件燈在房仲網看看會不會有佛心來的盤子來買,
想買房但腦袋穿孔的?就讓她慢慢等等到天荒地老,運氣好遇到下跌說不定他又不買了?
仲介針對賣家托售高於成交價太多可以敷衍,買家想買低於成交價太低也可以敷衍,
這些都是爛客戶,C級客戶,不用放太多心思在這些人上面,
真正想買想賣的自然就會開在成交價附近,房仲就只要開發那些真正要買或是要賣的客戶就好,
那些想要賺很大沒缺錢的或是想要買很低砍很大的就繼續讓她們等吧,
運氣好時間拖久搞不好會賺到或買到,運氣差些就只能看著成交價移動越來越遠而興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