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東區的時代結束了

1895年前台北市中心在大稻逞

1895年日本人把市中心移到中山北

1949年後市中心慢慢往東移先是大安松山再來是信義

接下來要往東已經沒有地都是山

這些移動都有公式

如果土地便宜 產權集中在政府 政府就建設一些指標的東西然後炒地皮

如果土地貴了產權集中在散戶 政府無利可圖就任其自生自滅

一百多年下來屢試不爽

接下來政府要炒作哪裡哪裡就是未來的市中心

就看哪裡的地夠爛夠便宜夠大又不太遠會雀屏中選

符合這些條件的

已經不在台北市了

還要投資臺北市的人

應該有所覺悟

2011-08-11 14:3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東區
100年後台北市還會不會存在還是個問題?


脆弱Bruce wrote:
1895年前台北市中...(恕刪)

錯,樓主還沒看出來嗎? 中心持續東移,目前正在炒!

東區完了還有"南港",三鐵共構站,北部流行音樂中心,世界明珠,南港世貿二館.....

還講都更喔!

直接找大片的素地開發比較快啦!!

關渡平原機會比較大!!

淡水河兩岸多少房子,多少地主,最重要的還有"航高限制",給兩倍容積率,是要往上兩倍,還是往下兩倍?

脆弱Bruce wrote:
1895年前台北市中心在大稻逞
1895年日本人把市中心移到中山北
1949年後市中心慢慢往東移先是大安松山再來是信義
接下來要往東已經沒有地都是山

基本上你這個觀念是錯的。

日本人剛來台灣,
都是住在城內,當時的官衙也都在城內。
光看總督、民政長官住在那裡就知道了,
城內才是真正的核心。

後來城內開發得差不多了,
日本人開始開發西門町,
老松國小以北的區域都是以日本人為主的。

之後連西門町都住滿了,
才慢慢開始開發敕使街道(中山北路),
這條路剛剛開通時兩側都沒房子,
條通區一帶的大正町就是當時慢慢成形的,
多半是各級中小官員的宿舍。

同時間開發的還有幸町,
就是今天中山南路到金山南路一帶。



不過整個日治時期,
台北的核心區域都是在城內,
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也在城內,
各大銀行更持續在城內撐到1980年代才慢慢搬走。
林口胖胖 wrote:
淡水河兩岸多少房子,多少地主,最重要的還有"航高限制",給兩倍容積率,是要往上兩倍,還是往下兩倍?

航高限制?

只要不是正航道下方,
就屬於一般航空管制區,
以前可建60米高,現在可建90米高。

90米高你覺得容積率會用不完嗎?


南港跟內湖是屬於什麼區?? 看map 好像也是在東邊? 不是正要開始嗎?
魯迅說: 若是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讚嘆、陶醉,就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

lulalla wrote:
日本人剛來台灣,
都是住在城內,當時的官衙也都在城內。
光看總督、民政長官住在那裡就知道了,
城內才是真正的核心。


城中區,我----福星國小
現在去二二八紀念公園(新公園)的台灣博物館
當時是---兒清總督建的
bingo.

又個來唱衰北市房的, 根本搞不懂歷史的遷移.

lulalla wrote:
基本上你這個觀念是錯...(恕刪)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