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好陸客自由行效應,店面行情走俏,第2季店面成交平均單價約137.3萬元,僅較上季增加3.85%,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約32.1%; 較全球金融海嘯的低檔,大漲73.8%。且成交單價連續7季創新高。
金融海嘯以來台北市中古屋行情從每坪36.2萬元,上漲到51.8萬元,漲幅約43.1%,和店面漲幅73.8%相比,明顯落後。
一線商圈幾乎沒有成交量,大多是二線商圈5000-8000萬元的物件成交,但平均單價仍能創新高,顯見未來價格應可持續走高。
未來可觀察一線商圈店家經營型態的變化,主要商圈店面經營型態將整齊化及均質化,變成以付租能力強的精品、鐘錶及珠寶店面為主,其餘型態的業者則會逐漸退居二線商圈。
除成交價不斷往上攀升,近期店面租金漲幅也相當驚人,以忠孝商圈來說,租金漲幅2-5成,部分店面因前一手承租方之前簽訂租約較長,更出現翻倍漲的情況。
由於熱門商圈金店面一店難求,許多屋主改以分割或提供2樓以上的空間連通使用,除可降低承租方的單位租金外,也間接拉抬原來非店面空間的租金水準,創造更豐富的租金收入,加速商圈往巷內或立體方向擴張,再進一步回饋一線店面的價值。
以最精華的SOGO商圈為例,大型連鎖餐廳、醫美診所開設在非1樓店面,已經蔚為風潮,現在更有精品業者直接以子母店的方式,一方面租用高級地段的小店面爭取曝光,另一方面再租用附近大樓2樓以上或巷內的大面積空間,進行商品陳列、交易,靈活的空間使用方式可增加經營規模,還有效促進整個商圈租金水準的上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