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
大部分的上班族,有多少能有能力負擔或住得起台北市的「一般三千萬華廈」?
所以,台北市3000萬以上的華廈都不是上班族在住的呀?!全部都是自己開公司賺錢的人在住的呀!
台北市的高價房屋本來就不是一般受薪階級買的
你那麼關心受薪階級買不買得起,有什麼意義?
如果這些房子本來就是受薪階級的人買來住,房價早就掉下來了!
你以為建商是呆子加白癡嗎?
如果幾千萬的房子根本沒人會買,那他們還花大錢買地,是準備買來種菜的嗎?
不要用自己的購屋能力去看台北市高價房子
另外,政客們只會用一些花招騙選票而已,當他們騙到之後,接下來你還是買不到房子,他們是不會難過的~
你只要這樣想,當他們砸個1億選上立委,花個更多錢選上總統時,你覺得他們真的只是為了"為民喉舌"而已嗎?
當選舉變成要花大錢才玩得下去時,這個遊戲的本質早就變了~
什麼居住正義,你聽聽就好~
另外,你到底是依據什麼來推論房價會崩盤地跌到2008年的水準?
只是因為你"認為"別人買不起,所以這個價錢沒支撐嗎?
首先,你怎麼知道別人買不起?
在台灣,有很多收入其實都是被隱藏起來的
例如,股票的資本利得,不動產的價差收益等等
就算不是投資客,只是自住客,他名下不動產的增值,這難道不是錢?
舉例來說,某人本來住在板橋,他的房子在多年前是以200萬買的,多年以後用800萬賣掉
這中間多出來的600萬價差,難道不是錢?
經過這麼多年,當初200萬買的房子的貸款也早就清償,因此光只是這樣的人,他手上就有800萬的自備款了
如果這些年再存點錢,隨便也能湊出1000萬的自備款
以一般雙薪家庭,平均月收入有9萬來算(每人才4萬多,很常見吧?),要貸款個800萬,負擔有很重嗎?
以30年期房貸,利率1.75-2.5%來算,每月本金利息也才28000-31000而已,才只是月收入的1/3
1800萬在台北市買得到3房的電梯華廈的
什麼買不到?誰告訴你,要住在台北市只能選大安、信義區?不會去住台北市市郊的南港、內湖、木柵等等?
我只能說,你會覺得購屋很困難,主要是因為你名下一直都沒有不動產,你的資產沒辦法跟著大多數人的資產具有相當的增值能力
台北的人口密度很高的,以至於少數有錢人會想盡辦法"圈"一大塊地來住
你以為台灣有錢人不喜歡像歐美那樣住個獨棟別墅嗎?問題是台北有這樣的地方可以讓這些有錢人每人圈一塊地嗎?
在這種情況下,房價當然會高居不下,大家被迫用更高的負擔來滿足居住需求,如此而已~
如果你不喜歡這樣,你可以選擇離開台北,到宜蘭、中南部去工作與定居....
誰叫你就愛在台北工作呢?
jerryc168 wrote:
我的看法奢侈稅上路後...(恕刪)
我是覺得,房貸利率飆高至5%,還是不會崩盤
因為,台灣的經濟狀況必須要調高到5%時,那就表示經濟超旺,大家錢都非常好賺
當大家錢都很好賺時,每年收入可以用20%的幅度增加時,誰還在乎這"一點點"的利息錢?
也就是,當利息升高到5%以上,房價恐怕又再漲一段
假設你的收入沒像其他人增加那麼快,你受不了相對高的利息時,賣掉賺價差就是了,何必去苦撐?
歐美房市會崩盤,主要是把可動用的資金全部都壓進去了,最終後繼無力,房價撐不住,而崩盤了~
相對地,政府先實施奢侈稅,阻止房價持續快速上漲,但允許溫和上漲(真要把房價打下來,幹嘛又推出720萬的青年購屋貸款?),等經濟更加復甦時,大家錢更好賺時,自然就能真正撐住房價~
反觀歐美政府,在房價狂飆過程中,根本是放任不管制的,許多根本沒收入、沒工作的人,也能順利借到錢來買房子
在台灣,你若沒工作、沒收入,別說借錢了,連信用卡都辦不到
所以,別老是直接將歐美的情況,要直接套用到台灣
簡單講,GDP年增率可達5%,房價每年漲5%,只是剛剛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