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心中一直有個疑問,也搞不懂為政者的想法!?希望版上高人能指點一二。
北北基乃至桃園的航空城計畫~
為什麼不能將這些區域合而為一大台北都。原因何在? 我實在不懂!?
一條淡水河是這麼的美麗,可卻分為新北市和台北市一邊一半的責任區。有錢的一邊堤防築高點,沒錢的大水來時就泡水嗎!? 喔喔 ~不會啦! 低的這邊有二重疏洪道。
每次選舉,就說藍色公路、就說要整治淡水河~
心想,一條河流的規劃、整治,如果權責分兩個縣市政府,那我想永遠就只有責任的推卸~上游是台北縣,中下游卻有流經北市,若不從源頭採單一專責單位來統籌,加上發展觀光的思維,淡水河永遠無法成為國際一流的大河。
想想塞納河的美...淡水河的條件不差吧! 只是怎麼整體規劃和整治罷了!
再說松山機場好了,如果好好把桃園機場與台北的快速道路加強,台北捷運網路網路好好延伸至桃園,乃至高鐵與機場的交通連結能有更完整的配套,那今天的松山機場不就可以變成 台北的中央公園 發展藝文、生態+滯洪池,周邊的土地如果蓋房宅解除高度限制,更能創造一波台北地產的產值。
台北縣市乃至基隆或桃園的機場~尤其台北縣市,這些縣市的自然資源幾乎都共享,但卻各自為政,行政資源無法共享,搞一堆五都、六都、七八九都。。。
結果呢?
我真的希望有一條乾淨美麗又能多元發展觀光的淡水河!
tzuchiy wrote:
台北縣市乃至基隆或桃園的機場~尤其台北縣市,這些縣市的自然資源幾乎都共享,但卻各自為政,行政資源無法共享,搞一堆五都、六都、七八九都。。。
以往科技不發達,政府單位文件都是以紙本建檔,搜尋資料得花費很多人力與時間。以往的交通建設貧乏,早期鄉下人進台北城,那可是得花上很多時間,拿著兩個飯糰搭夜車上城來。
但眼下科技進步,資料不僅電腦化,也都彼此連線。要辦理什麼手續或搜尋什麼資料,都很快速便捷。南北之間的交通往來,更是一天可以輕鬆往返。
所以,以往疊床架屋的中央與地方自治的想法,可以改一改。尤其是台灣並非疆域廣闊的地方,以目前的科技通訊交通建設而言,中央政府直接於各地設立北中南東離島等辦公中心即可,建設統一由中央執行,免除多層組織的人事浪費,以及遇事時中央與地方互相爭功諉過的現象。
1. 選票!選票!選票
2. 公務員增加, 酬庸增加
3. 所有建設一分為2, 且1+1>>>2
4. 確保大多數鐵票之利益
大台北縣'市為何沒合併?----->>>>>你會不會想太多---------------> 等共產黨來可能有機會呗! HAHA!

tzuchiy wrote:
多年來,我心中一直有...(恕刪)
說得太好了
綠的做縣長,藍的做市長時,誰都不願合併升級
現在卻也還是一樣
政治人物的門戶之見之重, 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台北市的錢一定要光耀台北市的建設
淡水河整治要各唱各的調
總好過出現一個有葉爾欽效應的超級首都市長
所以市中心區要來個小巨蛋,以後再來一個大巨蛋
天母是何等住宅區,一定要硬塞一個棒球場
就不可以有個新思維
讓球迷坐捷運去五股或新莊看球
難道洋基隊的球場也是一定要蓋在曼哈坦區嗎?
市中心的土地如做其他規畫, 是否更好?
還有縣府也別太得意
光環難道一定要押寶在新板特區上嗎
別區(對特定政客選票開的不漂亮的)就註定該做陪?
原本雙和地區的景平路
路寬路直幾可比擬北市忠孝東路
如透過都更或招商
發展絕不下板橋縣府路
現在呢
搞條台64線壓死你(不能越山走到安坑地區嗎?)
搞到景平路只剩建材行修車行和檳榔攤
現在是大陸在拼建設
台灣兩黨反倒是在搞文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