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擁有住房的壞處了。買屋的10大好處---轉

別再說擁有住房的壞處了。

9月6日的時代雜誌封面:這是“投降”的表現。當然樓市可能還將面臨更多痛苦﹐但當《時代》(Time)雜志開始在封面上宣稱“擁有一套住房不再有經濟意義”的時候﹐是時候說:夠了﹐別再說了。這是“投降”的表現﹐每個人都投降了。

別忘了﹐在五年前樓市泡沫高峰期﹐《時代》雜志的態度是不一樣的﹐當時封面上寫著“家﹐溫暖的家”﹐對樓市繁榮讚頌不已﹐並問到“你的住宅會使你富裕嗎?”

但僅持反對立場還是不夠的。以下是最好買一套住宅的10個理由。

1.交易劃算﹐尤其是假如你持強硬態度。現在是買方市場﹐多數其他買家目前已離開﹐因購房的稅收抵扣剛剛到期。現代歷史中樓市最嚴重的衰退期已有四五年了﹐根據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的Case-Shiller房價指數﹐房價已下跌許多﹐較峰值下降約30%。該房價指數追蹤20個大城市的房價。這一數據錯綜複雜﹐紐約房價僅下降20%﹐而亞利桑那州房價已減半。房價還會進一步下跌嗎?當然會﹐你永遠都抄不到底﹐但這長期來看並不重要。

那麼合理價格是多少?GMO基金經理格雷厄姆(Jeremy Grantham)兩年前說﹐相較於家庭收入﹐房價需要再下降17%﹐才能到達合理價格﹐他以非凡的準確性預測了樓市的頹勢。Case-Shiller房價指數兩年來下跌18%。

2.抵押貸款利率較低。30年期貸款利率為4.3%左右﹐這是真的嗎?這是歷史上最低利率﹐兩年前約為6.3%﹐這使你月還款額減少五分之一。如果通脹加劇﹐你不會在有生之年再看到這樣低的抵押貸款利率了。但如果出現通縮﹐利率將進一步下降﹐那時你可以進行再融資。

3.將節省稅款。你可以從所得稅中抵扣抵押貸款利息﹐你可以抵扣地產稅。如果要出售房產的話﹐你的資本收益將得到稅收減免。當然﹐你要自己算一下。如果你列出清單逐項減免﹐你將會只得到所得稅減免﹐而許多人可能更適合採取標準減免方式。稅收減免是你掙錢越多﹐越合適﹐而且得到的抵押貸款額度也就越高。但很多人發現減免稅收意味著﹐擁有一套住房比租房讓他們花費更少﹐通常是少很多。

4.房子是你的。你要想廚房和浴室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你可以改建﹐在得到許可的區域里再增加一個房間﹐或是把一切都塗成桔黃色。幾乎沒有房東會這樣縱容你﹔對於房客來說﹐這樣的改造通常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擁有這套住房﹐而不是租來的﹐那麼你感覺會更好。很多年前﹐當我在英國為政治選舉工作時﹐我旅行到北部一個工薪階層聚集的小鎮﹐當時撒切爾夫人剛剛開始以較低的價格向公共住宅租客出售這些房屋。我的一位當地導遊說﹐你可以說出哪些房子是人們已經購買了的﹐他們把前門油漆過了﹐這是他們買房後要做的第一件事。這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小信號。


5. 你會有個更好的家。在美國許多地方﹐要租到稱心如意的房子真的很難。所有那些好位置都被作為共管公寓出售了。畢竟金錢是萬能的。不過這也還是要分具體情況:當前邁阿密有許多空著的豪華共管公寓﹐屋主都願意出租﹐租價相比售價來說十分廉宜。不過有這份幸運的地方不多。大體上﹐如果你想在最好的社區有個不錯的家﹐那還是買房子的好。

6. 購房提供了通脹保護。這並不是絕對的。不過Case-Shiller住房價格指數的創始人之一、教授凱斯(Karl "Chip" Case)和其他人的研究顯示﹐長期來看﹐房產每年增值的幅度要高過通脹幾個百分點。這是頗有價值的通脹保險﹐尤其是如果你年紀不大、正在供養家庭﹐並為未來三四十年考慮的話。近年來﹐通脹保值債券(TIPS)提供了更簡易的通脹保障形式。但最近這類債券的收益率暴跌。這樣一來購房相比之下也略好一些。

7. 它是風險資本。你的房子可不是股市﹐不能被視為致富之道。但要是經濟真的給了我們大家一個驚喜﹐開始繁榮起來﹐那房價遲早還是會再度上漲。過去這幾年的一個教訓是﹐大多數普通人大量擁有股票難度極高──無論是從實際操作還是從心理層面。擁有房屋產權是將你的部分投資組合與經濟的長期增長聯繫起來的另一種方式──如果經濟能實現增長的話──同時你晚上也還能睡得著(不至於像買股票那樣提心吊膽)。

8. 買房會強迫儲蓄。如果你能以每個月2000美元的價格租一套公寓﹐而不是月供2400美元買一套﹐租房或許有點意義。但你會省下這400美元以備未來之需嗎?很多人都不會。我敢說大多數人都不會。在這裡你又必須自己盤算了﹐不過你的貸款月供中償還本金的部分不能算是成本。其實你的錢是給自己的﹐因為你積累了資產。作為一種強制性的每月儲蓄﹐這是種很好的自律。

9. 選擇餘地很大。全國大多數地方都有充足的房源。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估計當前的存量在400萬套左右。這個數字低於去年的峰值﹐但仍遠高於通常水平﹐相當於一整年的銷售量。而且隨著銀行慢慢處理未售出的房產﹐還有更多的存量房不斷進入市場。這種情況意味著選擇多多﹐而且價格實惠。

10. 市場遲早會好轉。供需將達到平衡。未來40年人口預計將增長逾1億。這就意味著或許會有4,000萬個新家庭尋找住所。同時﹐當前的住房供應過量也會自行解決。很多房子會被人買下。還有更多的房子會直接遭遇損毀──無論是有意為之還是維護不善。這種情況已經出現了。就在兩年前﹐樓市低迷時我在佛羅里達西部巡視﹐看到破產的共管公寓開發項目很快就成了一片荒蕪。最後﹐這種“過量供應”中有很大一部分根本不能算數:這種情況都集中在少數幾個地區﹐如佛羅里達和內華達。除非你就住在這些地方﹐否則這些過量供應對你所在城市的住房供應根本不會有任何長期影響。
2010-09-21 17:36 發佈
這可是美國的情況.. 光是我們這一區的開價就比四五年前低了超過20%, 真正成交價還要在低5-10%...

不過這篇文章裡的優點到底有多少是適用於台灣呢?
湘蔡 wrote:
這可是美國的情況.....(恕刪)


看文中敘述,好像是英國耶......
CCRen wrote:
看文中敘述,好像是英...(恕刪)


文中提到Case-Shiller房價指數/紐約房價僅下降20%而亞利桑那州房價已減半/30年期貸款利率為4.3%左右/每個月2000美元的價格租一套公寓/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佛羅里達和內華達

這不都是在講美國嗎? 哪來的英國??
樓主啊.. 轉貼很容易.. 你好歹也說一些自己的看法吧.. 到底你想表達什麼??
你想表達美國房價破裂後的慘狀? 還是你想表達房仲促銷房地產的手法?? 別老是射後不理..
john6517 wrote:
樓主啊.. 轉貼很容...(恕刪)


可能是發現射錯地方射錯對象所以避不見面...
有空貼文?

趕快去多打打sales call 比較實際吧!
買房千般好,唯有房價高

要是房價合理,誰不想有棟屬於自己的房子呢?
湘蔡 wrote:
文中提到Case-S...(恕刪)


啊是我看到這段
當我在英國為政治選舉工作時﹐我旅行到北部一個工薪階層聚集的小鎮﹐當時撒切爾夫人剛剛開始以較低的價格向公共住宅租客出售這些房屋
沒仔細看,誤解啦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