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房屋位於南京東路巷弄內,公寓為四層樓共有八戶(地坪約八十多坪)是住三用地屋齡已四十多年。門前巷弄寬度約五公尺,公寓四周不是國有地就是公路局老舊房舍(其住戶均已搬離);前年底緊臨我家左邊國有地約二百坪住三土地被一家小建商以一億多元搶標,後續有來跟我們談合建事宜。
建商給的條件是每戶給十九坪(包含公設),停車位需自行購買,有銀行擔保或改建中租屋補償(建商私下表示財力有限,如住戶願放棄這點可分給我們多一點的坪數);原先我們住戶權狀就有二十五坪,加上雨遮陽台及屋外防火巷,每戶住戶實際使用面積約有三十二坪。想當然建商開給我們條件跟我們原先有很大的落差,最後結果變成協商失敗建商自建。建商自己用地也是跟我們一樣是五米巷弄,只能建地上七層及地下一層。該建商事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批評我們公寓住戶均為釘子戶想發都更財;或許像我們這種住三老舊公寓無十米以上道路,有建商還願意跟我們改建算是該偷笑了,犧牲一些或許可以換來房屋整個翻修。但是建商趕鴨上架的心態和使用面積、事後土地所有權的稀釋及建商財力狀況不佳更是讓我們住戶擔心!
我想請教的問題如下:
一、像我們公寓目前狀況如不與建商合作是否是改建無望了(周遭的國有地因這陣子房價飆漲都處於停售狀態)?
二、建商建案開挖,雖有請技師公會來做每戶屋況調查但事後收到的報告只有關於屋況方面,並無看到任何有關房
屋水平傾斜度的數據資料?
三、自從合建破局,建商都不先告知我們住戶何時動工開挖目前也無看到建商的建築告示牌,住戶最擔心下陷傾斜
問題該如何預防?
四、施工時噪音及環境的污染有法規罰則可以規範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