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無殼悲歌] 有老屋像中樂透,北市都更釋放超級利多

2010-04-24 中國時報【王莫昀/台北報導】

台北巿政府釋利多,都更紅利攀升,三十年老屋容積獎勵將一舉拉升至二倍,昨天房地產業者說,預期老屋身價可望藉此大翻升。以大安區三十坪老公寓,目前每坪約五十萬上下,都更後,分回六十坪,以每坪約百萬元估算,身價頓時從一千五百萬暴增至六千萬元,屋主財富翻升三、四倍,有如中了大樂透。

 不只屋主獲利,此方式也可以解決目前一般四、五層樓老公寓,都更後分回面積過小問題,進而提升都更動能。

 業者估地價 每坪漲到三、四百萬

 近幾年,都更當紅,民眾前仆後繼購買老屋,迷人之處究竟在哪?以去年北巿一處住三土地交易為例,原本沒都更時,老公寓所處的素地價值每坪一八○萬元,提出都更申請後,建商看上其都更價值,以每坪二八五萬價格買下。業者估計,未來三十年老屋都更容積進一步提升後,每坪土地價值可望暴漲至三、四百萬元。

 安信建經經理李柏蒼指出,目前四、五層樓高的老公寓,因原本沒什麼公設,室內面積較大,但參與都更後,新大樓須符合時下的建築法規,分回面積較小,推動都更不易;另有些使用分區為住三的老屋本身容積就不大,目前都更獎勵根本不足以提升住戶都更意願,未來若三十年老屋容積獎勵獲得提升,將會大大提升民眾參與都更意願。

 「屋頂」拉高 提升參與都更意願

 都更容積獎勵提升,不僅有助提升民眾申辦都更意願,建商參與都更案件也可望隨之成長。「這項新政策確實會提高建商參與都更意願!」興富發副總經理廖昭雄說,容積增加可以解決許多更新成本問題,降低都更門檻。

 但李柏蒼說,台北巿政府新制出爐後,都更容積獎勵的「屋頂」雖然拉高為兩倍,但是目前都更法規中的評估指標如果沒有放寬,民眾就無法真的享受到這項利多。

 李柏蒼指出,目前北巿府審議都更容積獎勵有六大指標,包括時程獎勵、原容積高於法定容積、社區平均居住樓地板面積低於北巿平均居住水準、地區環境、違章戶、規畫設計等,但多數申請案在每一項指標取得的容積獎勵有限,以致現制容積最高獎勵為一.五倍,北巿府目前平均核准獎勵只有一.三倍。

 業界認為,北巿府若真想提高都更動能,必須讓增列綠建築、四、五樓公寓等容積獎勵指標的「台北巿都巿新自治條例」早日獲台北巿議會通過。

-----------------------------------------------------------------------------------------
舊屋換新屋 北市都更大利多 坪數不縮水!屋齡30年、半數住戶同意可申請 容積獎勵兩倍!
好區段再送停車位 百萬人受惠

2010-04-24 中國時報【林佩怡/台北報導】

 台北市房價居高不下,民眾怨聲載道,台北市政府將推出「舊屋換新屋」新方案,只要屋齡逾卅年,即可原地重建換新屋、且坪數不縮水,市政府給予二倍的容積獎勵,申請者如將增加的面積出售,甚至可「免費換新屋」;區段較好建物再外加一個停車位,預計近卅萬戶、逾百萬市民受惠,新政策於今年八月一日正式實施,為期五年。

 北市副市長李永萍說,早年台灣經濟剛起飛,北市房屋需求量增加,當時大多興建四、五層樓公寓,但這些房屋消防設備、公共設施不足,又沒電梯,據統計,昏迷北市屋齡逾卅年的房屋占三分之一,約廿九萬戶、相當於一一六萬人住在這類老屋裡。

 李永萍指出,許多老人家住在老舊建物,公寓沒有電梯,長輩們上、下樓梯不方便,想換有電梯的房屋,卻又無法負擔高房價,間接影響他們外出的權利,再加上年輕人想在北市買房大不易,房價高的問題,儼然成為民怨之首。

 為解決高房價問題,北市將推出「舊屋換新屋」政策,更史無前例提高都更案的容積獎勵。都市更新處長林崇傑說,過去都更案的法定容積獎勵僅一.五倍,新政策特別提高至兩倍。他強調,該案為期五年,只要屋齡逾卅年,基地面積達兩千平方公尺以上(約六七○坪),一半以上住戶同意均可申請。

 建管處以萬華區某公寓為例,基地面積三千一百平方公尺,以四、五層樓試算,每戶原坪數約二二.七坪,都更舊案僅分回十九.六坪,但新政策實施後,不但可換回原坪數,還可外加一個車位,重點是還不含公設比。

 建管處更新事業科長簡瑟芳說,根據都市更新法第十條規定,都更案需要十分之一住戶同意,為了確保專案的執行性,「舊屋換新屋」的專案規定更加嚴格,需要有二分之一住戶同意才能執行。她強調,可以提高申請門檻,但絕不可降低標準,因此專案並無抵觸母法。

 除了提高容積獎勵,都更案的規畫費也「加碼」補助。林崇傑說,過去都更案皆由建商經手,導致建商炒高房價,趁機大賺一筆,他建議住戶自組更新會,都更案的規畫費用,可向市府申請最高五二○萬的補助,市府更委託「都市更新學會」,免費下鄉解說法令問題。

 雖然申請改建者要負擔改建費用,不過市府將協助都更民眾申請貸款,且給予二倍容積獎勵後,民眾亦可把新增容積出售的款項作為改建費用,等於可「免費換新屋」。

 簡瑟芳說,該案市府討論通過,待市長正式宣布後,會到各行政區舉辦說明會,統整各方意見後,會正式提案。

--------------
政府不是要抑制房價嗎?
請問這樣的措施, 對北市房價有抑制幫助嗎?
怎嚜感覺是在變弱的火又灑上汽油...而且要灑好幾年

如果連老公寓1坪都要看上50萬以上
我怎麼有一種預感, 這是無殼族悲歌,
而且會擴散至新北市..
那麼,以後大台北房價要進入超級天價了...
2010-04-24 8:57 發佈

alogi wrote:
政府不是要抑制房價嗎?...(恕刪)


現在的馬政府哪可能會去抑制房價
是在努力的拉抬房價
讓一般人民買不起
自然就會被趕出台北國了
台北市老舊公寓超級大利多
台北市房價居高不下,民眾怨聲載道,台北市政府將推出「舊屋換新屋」新方案,只要屋齡逾卅年,即可原地重建換新屋、且坪數不縮水,市政府給予二倍的容積獎勵,申請者如將增加的面積出售,甚至可「免費換新屋」;區段較好建物再外加一個停車位,預計近卅萬戶、逾百萬市民受惠,新政策於今年八月一日正式實施,為期五年,基地面積達兩千平方公尺以上(約六七○坪),一半以上住戶同意均可申請。
過去都更案皆由建商經手,導致建商炒高房價,趁機大賺一筆,建議住戶自組更新會,都更案的規畫費用,可向市府申請最高五二○萬的補助,市府更委託「都市更新學會」,免費下鄉解說法令問題。該案市府討論通過,待市長正式宣布後,會到各行政區舉辦說明會,統整各方意見後,會正式提案。
簡單分析以上政策,假設買進台北市屋齡三十年以上四樓老舊公寓30坪,以每坪40萬元估計,須1200萬元,拆除改建須費用:30坪乘以二等於60坪,外加一個地下室停車位大約10坪,總共約70坪,建造費用以每坪15萬元估計(含設計費、利息及興建期間租屋費等),須1050萬元,所以總共成本約二千萬以上。
興建完成後賣出30坪,以每坪60萬元估計,可回收1800萬元,而舊屋變新屋的價值加一個停車位約為1800+200=2000萬元。所以投資報酬率約為1800/2000=90%。
這樣都更效益真的會差很多....
不然本來的五樓公寓很多都沒有改建吸引力

看來這下子台北市的屋主們又會坐地喊價了
看看591....一些屋主自售開的天價....唉

而且 不要不相信 跟屋主自售的談價格最硬
政策"出台"後,接下來會發生?

1.仲介屋主連夜調漲牌價
2.議價空間變小
3.開始炒作都更題材
4.新北市宣佈比照辦理
5.老公寓都那麼貴,新屋更要漲...

請接手...
恩,老百姓人微言輕,比不上這些大官的大筆一揮,金口一開...果然是苦民所苦。
真的嗎
我在台北市精華區有一間老房子
都不想整理了
現在可以換新啦...

別砲我
我現在住三峽
我一個台北市有房子的人都可以搬到三峽
每天台北市-三峽通勤,住了幾年了
我想不出你們其他人非住台北市不可的道理

無殼悲歌?
在我看來只是眼高手低
50萬的買不起
15萬的應該買的起了吧
再買不起,還想台北市?????

說難聽一點
要不是你們大家一直要擠台北市
我老家也不會被炒翻天





這個政策是要針對670坪以上的都更區域,這樣大面積的區域在大安中正區幾乎現在很難找到,可能在中山,大同區或是南港區比較多.所以應該是要讓過去大區域的老舊公寓來受惠.
為何要限制這麼大的土地限制,這當然也是有道理,想想如果只有200坪就給這麼大的獎勵,那麼小巷道內突然蓋起10層以上的高樓,這樣對市容感覺是非常奇怪,所以一定是要大區塊的容積獎勵才有意義.不然巷道內的小區塊給這麼大的容積獎勵也不一定用的上,除非你能跟大馬路的基地能連結.
harrison_cheng wrote:
這個政策是要針對670坪以上的都更區域,這樣大面積的區域在大安中正區幾乎現在很難找到,可能在中山,大同區或是南港區比較多.所以應該是要讓過去大區域的老舊公寓來受惠.
為何要限制這麼大的土地限制,這當然也是有道理,想想如果只有200坪就給這麼大的獎勵,那麼小巷道內突然蓋起10層以上的高樓,這樣對市容感覺是非常奇怪,所以一定是要大區塊的容積獎勵才有意義.不然巷道內的小區塊給這麼大的容積獎勵也不一定用的上,除非你能跟大馬路的基地能連結.


我老家在中山區
復興北路跟長春路之間
那一整片老公寓應該有上千坪了..
其實這個都更條例應該不容易成功 因為基地限制670坪
那需要2X間公寓才有可能成案 以透天公寓(一棟一戶)而言
真的有可能容易成案嗎??
精華區的公寓可能多是一層一戶 20棟80戶1/2同意 想想都覺得很難
非精華區比較有可能啦
倒是如果要放真正的利多 不如將基地放寬到250坪以下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