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了一個新成屋案件,對於該建商以「假停車位」「偷容積」之怪現象感到甚為不解,為何這種很容易被發現的弊端竟能取得使用執照?
以往以陽台外推、機房納入室內使用、機車停車位變成公設等這些都屢見不鮮,但假停車位則是第一次看到......
該案整區都是機械停車位,分上中下三層,有一部分最上層的停車位是不能使用的,是將停車托盤固定吊在距離頂板下約1M處,只有下兩層是可以正常使用,擺明那些「固定」停車位是用來湊車位數.....
離譜的是這些不能使用的停車位其「車位號碼」也載明在該戶權狀上,這種很容易被抓包的事建商怎敢做?審核使用執照的承辦人為何沒發現?難道發照都不必到現場勘查?這種離譜事還發生在台北市覺得很不可思議......所以看屋還是要很仔細,連官方發出的文件都不見得能相信!
郵筒 wrote:
有沒有可能是您漏看了...(恕刪)
沒有看漏.....一組停車位三層,中層與下層(機坑)可以停轎車,上層是以鏈條固定吊在小小的工字鋼上,上層完全沒有傳動機構而且離頂板最低點大概只有1公尺而已,而且目前機坑車位進出時中層車位必須開走,要不然中層車位上升之後車頂會被上層托盤頂住......
當時很好奇在現場研究了很久,所以看得很清楚.....帶看人員也很老實,說上層車位是做個樣子的不能停車......而且1組3個位置只能賣給同一人,但算2個車位價錢,可是該戶所有權狀上是登記3個車位號碼,連那個假的號碼也登記在上面......這擺明建商是用假車位來偷獎勵容積或是湊法定車位數......
該建案還有前後相接的車位,前面的車子必須開走後面的車子才能進出,而且確定是單獨的車位,不是那種超長車位多停的,因為後面車位上也有車位編號.....這種配置法很難想像是如何取得使用執照的?
內文搜尋
X

好貴的單車停車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