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閱讀所有的房地產投資建議,每則千篇一律都會提到「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地段是王道,一定要搶進好地段,才有增值、致富機會。從50、60歲的投資客到30來歲剛剛存到第一桶金準備殺進房地產市場的年輕人,都信手拈來,可以跟你大談Location。
這樣的氣氛把大安區、中正區的房價推到歷史新高,好像不懂得買市區房子的就是不擅理財的笨蛋,註定與發財無望,傻瓜才會住到郊區。於是,大安區位於狹窄小巷的30、40年老公寓,一戶2千多萬,只要冠上「青x街」、「麗x街」就有一堆人搶著要。市區捷運共構小套房,1千多萬只能買到10多坪的使用空間。我還曾經在捷運共構大樓看過權狀8坪,室內只有5坪的小套房,老實說,那跟看守所的牢房又有什麼兩樣?
與外國朋友聊起這個現象,他說台灣人瘋了,我更正他,是台北人瘋了。
這些年來,房地產在仲介、投資專家的扭曲之下,投資的功能被過度放大,投資專家不斷向購屋人洗腦,增值比住更重要。1千多萬買市區捷運共構的小套房,當然是方便,但通風不佳、沒有陽台、室內就像是個鴿子籠,放假日就被迫一定要外出,才能喘口氣,至於未來能不能大幅增值,已經漲到這個程度了,實在很難說。
香港人為什麼喜歡到茶樓喝早茶,除了追尋美食,也是家裡實在太小,與其假日全家人擠在一起大眼瞪小眼,不如出門去。
如果手上有個3、5千萬能在精華區買個不錯的房子住,當然是很好。現在最尷尬的是很多明明手頭不怎麼寬裕,卻要為了地段犧牲生活品質的人。住「青x街」、「麗x街」又怎麼樣,又不是天天要去吃鼎泰豐;學區好一點當然很好,要不然省下房價送私立學校也不賴。
同樣1千多萬買捷運共構一套房,可以到北投、淡水交界的關渡埔頂買樓中樓的房子,前院後院還有停車位;也可以到東湖、汐止交界的瓏山林、伯爵買樓中樓,大約半小時車程可以進市區,現在或將來也有捷運經過附近。與其花2、3千萬搶進老公寓,將有限的青春浪費在老、舊,還要爬樓梯又沒有停車位的房子,只為了等待不知何時才會到來的「都更財」,不如到離開市中心買個透天或著大樓,全家舒坦些。
對有些人來講,房地產不止是Location,房子更應該是要讓人住得快樂,有幸福感的地方。
若是運氣好可以多賺點錢,也不排除在台北買房子,不過等我先在台中,金門,廈門都買好房子後,如果戶頭還有個三,五千萬的,再考慮在台北買房子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