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段才是王道

在上篇文章中,提到了目前房市的一些真實狀況:1.環境佳、地段好的房子必須忍受狹小的室內空間2.室內空間大且能夠負擔的房子大多是老舊社區3.又大環境又佳的房子必須忍受長時間的通勤,許多人大嘆這輩子別想買房子了,但是擁有自己的房子還是許多人的夢想,該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挑選最適合自己的房子呢?

  一般雙薪家庭的年總收入,大約在100~150萬左右,被房事問題所困擾的大部份也是這個族群。這樣的收入所能夠負擔的房價,則是在800~1,200萬之間,超過1,200萬的房子負擔就太大了。

  因為收入有限,很多人會選擇偏遠地區的房子,來換取較好的居住品質,但是他們往往只看到眼前卻忽略了未來性。以筆者的第一棟房子為例,就是為了較好的居住品質,而選擇偏遠的房子,後來發現浪費許多時間在交通上,一個月開車的油錢將近一萬元,又考慮到未來小孩念書的問題,便毅然決然把房子賣掉,換到交通方便的地區。

  所以筆者要提醒大家,除非你的工作地點就在那些偏遠地區,否則千萬不要輕易把房子買在這些地區,居住品質當然是買房子考量的重點之一,但是所浪費的交通時間、金錢、孩子的學區都應一併考量,尚未考量清楚之前寧願先租屋也不要急著買房子。

  筆者若是現在要買房子,我會優先選擇環境佳、地段佳但是坪數較小的房子,這在某些人眼中或許不切實際,但是會這樣選擇的理由如下:

1.透過裝潢以及家具的擺設,20幾坪的房子隔出三個房間不是太大問題,一家四口居住雖然有點擁擠,但仍然足夠

2.省下大量的交通時間,無形中也省下大量的金錢

3.地段較佳的房子兼具投資價值,未來換屋較容易

4.老公寓也需花費裝潢費用翻新,但是10年後這類的老公寓殘值所剩不多,脫手不易

5.25~50歲是人生賺錢的黃金時期,應該把時間全力投入更有生產性的事,而不是浪費在交通時間。

  過去利率低時提倡「租屋不如買屋」的觀念,現在筆者認為隨著房價不斷高漲,租屋也不是件壞事,把剩下來的錢提升生活品質,也是不錯的選擇。未來在台北縣市想要買房子,將會越來越困難,正因為如此,才要將各種條件納入考慮清楚、謀定而後動,千萬別花錢買了房子後,才開始後悔,您說是嗎?
2009-12-12 12:43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地段
說的是沒錯啦,我也認同,問題是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小坪數,
有些人就是不能接受屋齡老舊的房子,有些人就是一定要住新屋
有些人就是喜歡房子是自己的感覺,有些人買房就是要宅在家,地段再好干我屁事
有些人出門就是喜歡自己開車,怎麼塞就是覺的比坐公車捷運爽...
有些人買房子就是要落地生根自住一輩子,他才不管房子會不會增值
更有些人是連地段佳的小坪數房子也買不起,,

這個問題說實在的就是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啦
總之,自己爽最重要,下手前考慮清楚,不要事後再來後悔就好....

所以地段才是王道,如果是對保值性來說Maybe
可是選一個要自住的房子,我相信每個都有每個人的王道...

對保值跟增值的角度我很支持你...

畢竟房地產都是一般人的比重最高的資產...

但是其他因素考量下, 有些人寧願住郊區點
空氣好些, 地方大些...

或是老舊社區..因為朋友親戚都在附近

那就不是地段考量了

我是會地段優先啦..但不代表每個人都是這樣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