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跟大部分人的心態一樣,本著保值與自住的觀點想在房價低點承接,所以在幾個月前開始注意住家週邊房屋訊息......目標是靜巷內四房新屋為主,屋況管理良好的舊屋當然也可以考慮,看了一段時間的心得是---好房子難找,甚至發覺大安區已發展到極限,往後要有好的新屋出現可能更不容易了.....
首先注意的是龍門國中到復興南路這個區塊,除了大馬路四邊周圍是大樓之外,巷內幾乎全部都是老舊公寓,這個區塊只有一個小案子在施工中......
復興南路另一側,國北師這個區塊,只有一層一戶的綠舞還在施工,也沒其他新案子........
後來往瑞安街生活圈去看,這區仍以傳統公寓為主但新建案顯然比較多,不過除了幾個較指標性建案之外都是規模很小甚至是一層一戶,這種10戶以內小大樓可能連一班制管理員都負擔不起.....
所謂指標性建案如國泰懷石、新光傑仕堡、惟瓦地、林語堂.....目前可都還是開著天價在賣,而且懷石一棟也才18戶管理負擔也不輕,室內隔局與使用效率都不太理想.....傑仕堡規模是比較大但格局比懷石更差......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開價7000多萬的房子只有3房甚至兩房有誰能接受?若說房間超大那也就罷了偏偏主臥房不超過5坪!雖然有人不在乎價錢多少,,,,但有錢人應該更注重氣派吧!要讓人掏出錢來總要看得過去啊!
遠企後面安和路一帶,也是以舊公寓為主,有零星剛完工的新大樓,但也都是10來戶的小棟樓,也都會面臨管理的難題,遠雄安禾是這個區域的指標案子,目前已是成屋而且好像很多戶是投資客在脫手,但也都是開著高價等著待價而沽.....
這幾天總算看到一個不錯的預售案---和平東路與基隆路夾角裡的「敦美」,130幾坪的畸零地竟然可以發揮得那麼好,室內格局很規則也很實用,初步釋出來的價格也很讓人滿意......但致命傷還是一樣--規模太小只有8戶,又是「倉儲式」停車......將來管理也是令人頭痛!
由這些看屋過程可以看出,大安區這些區塊出現較完整住宅大樓的機會已經很少了,這似乎更顯示出中古管理良好大樓的價值,由於舊公寓整合不易,改建大都只能小面積更新,新舊雜陳一層一戶小規模住宅將會是這個區域的特色,由於基地小坡道平面車位當然不必期待,甚至必須由機械升降進化為「倉儲式」停車.....這都必須仰賴更好的管理措施,無奈規模太小難以支撐管理負擔!
之所以造成這種狀態,個人認為政府必須負最大責任,甚至是始作俑者,以敦美那塊地來說,是從政府標來的公有地,與另一筆公有地是相鄰在一起,從舊有空拍圖來看原本是合併一起使用地形還算完整,只因是兩筆土地所以分開標售.....由兩家公司分別得標,製造出兩塊畸零地實在非常可惜.....
市政府不是整天喊國際化,要讓台北市與國際接軌,但實務面長期的都市計畫呢?只看到週邊的重劃區但市中心老舊市街更新計畫在哪裡?新舊雜陳的結果是永遠無法改變市容,今天一棟新的房子蓋下去,表示整個街廓50年之內無法重劃更新........
以上只是個人觀點不見得正確,歡迎對大安區住宅有興趣的網友多多發表意見。
ysc_kyy wrote:
或許跟大部分人的心態...(恕刪)
我覺得大大的分析很有道理,也很精闢。
不過我有個小疑問,以目前台北市的容積率來看,若大大計畫要能買到四房的房子,可能至少都要80坪以上...但是配上大安區的房價,真的都是天價耶....
不過位處台北市中心,加上人文素養較好,生活機能等條件,是大安區的優勢,
不過大安區的環境住宅,娛樂,商圈,辦公混和嚴重,這種地方當然生活機能好,
但住在那樣的地方也得承受相當程度的擁擠與髒甚至是混亂,
每次去忠孝東路後面的巷子或是師大商圈附近,巷子小到不能再小,兩邊又停滿了汽車機車,
行人都被逼到沒有地方走,加上又有商家或攤販佔用巷道或騎樓,使的小巷子顯的更小,
而許多聲色場所,八大行業也在大安區內比比皆是,入夜後顯的不太平靜,
這些都是生活機能與住宅區與商圈混和的代價.......
而台北市中心自從信義計畫區開始建造後,各國際級品牌進駐,台灣百大企業據點,
百貨公司林立,有別於大安區的小店個人經營,與品牌混合,
加上市政府市議會所在,已經國際級城市市中心的樣子,
相信未來的市中心會是以信義計畫區為圓心,而大安區市中心地位會被邊緣化,
有個有趣的現象,錢櫃KTV在日前又收掉了一間,
相信除了經濟不景氣外,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也是一個原因,
從前北市人們的娛樂不外乎去KTV唱歌,看電影等等,由於國外樂活觀念的引進欲盛行,
腳踏車風潮起,使的人們的娛樂不再限於室內,而開始嚮往大自然生活,
小弟認為,未來市中心的住商混合區終將沒落,
而取而代之的好住宅區會是國外的型態.......
1.市中心豪宅 (信義計畫區豪宅)
2.市中心周圍離塵不離城的純住宅區(信義區周圍有發展空間的各重劃區,大直,內湖,南港,文山等)
小弟的淺見,還請各位包含,
CA91007 wrote:
贊同大大的想法,小弟...(恕刪)
沒錯,缺乏前瞻性的規劃是致命傷,但這現象不侷限於大安區,12個行政區當中除了信義計畫區比較沒這方面問題之外,這應該都是台北市老市街的通病......即使是信義計畫區周邊老舊社區也是一樣.......
至於以「優質住家」觀點來說,個人並不認同信義計畫區.....主因是生活機能不佳,以信義之星來說最近的購物地點大概只能選101內的超市,加上以世貿、百貨商城等為主的商業活動區域性質,住在那兒總感覺輕鬆不起來......住巨宅豪門有司機、管家打點生活所需是沒問題,可是也要考慮家中成長中的小孩,這樣的生活模式對他們真的比較好嗎?這似乎值得深思.......至少以目前看來,信義計畫區新屋還是某些特定族群才有能力進住,對一般升斗小民還是遙不可及.....以大眾或小眾市場觀念來看,要發展成為主要市中心應該不太容易,歸類為「高級住宅區」是沒問題.....
大安區住家環境是否過於擁擠或商業化要看哪些區段,東門町一帶以娛樂消費活動為主,日夜當然熱鬧哄哄一刻也不得安寧,但敦化南路兩旁辦公大樓後方第二線狀況就不同了,白天上班族人潮是不少,但到了晚上或假日卻非常安靜.....這剛好是辦公與住家的的互補,反而比文山區純住家還來得清靜,個人對此也很意外......04年找這一帶房子時,特地在夜間10點之後來走走看,當時正逢冬天巷內走了一大段路沒遇過半個人......反而靜得有些怕怕的........
文山區,也是個很熟悉的地方,在那兒住了20幾年才搬來大安區的,木柵也發展得差不多了,完整住宅用地也幾乎沒有了,幾年前木新路上高級餐飲一家一家開,這幾年又恢復老式消費型態,就可看出要改變區段消費並不是那麼容易......況且木柵好一點的案子也是不便宜的,像「日光」幾乎已向大安區看齊.....差不多的價位您會選哪裡呢?
南港、內湖、大直沒去研究過不敢評論,文山區跟大安區比起來公共建設就是差很多,在木柵住了20幾年從沒想過要騎腳踏車,即使河堤腳踏車道就在住家旁,但搬來大安區卻開始騎腳踏車到處跑!怎會這樣?應該木柵比較寬闊大安區較擁擠啊!但事實上是木柵街道比較小,即使如木新路這種主要道路連人行道都是到處障礙,車道上又是過境車輛眾多,這要如何騎車?
而大安區呢?街道較寬又有寬寬的無障礙人行道,光台大那100多公頃校地24小時隨時可以進去繞,主要道路的自行車道更是很平常,穿過台大往自來水園區要騎到哪裡都是四通八達........
雖然大安區有老市街的問題,但交通、文教、生活機能卻是很難以替代的,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平常人可以負擔的區段,跟信義計畫區那種小眾豪宅又不太一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