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影響大,但是否只影響黃金店面或一樓,還值觀察: CASE 1 "多數都同意了,一樓也同意了,你三樓不參加,應該..." CASE 2 文林苑案曝露制度缺陷,北市議員、立法委員還得選舉,修個法吧(北市都更條例的做法在中央其實意見分歧) CASE 3 文林苑王家官司不夠高明,另找新途徑提告,法院意識問題嚴重,改變立場與見解。 CASE 4 一個案子搞這麼大,基層公務、員警、承辦吃不消,官司纏身,老闆還是別這樣玩吧,我們基層把你長官搞下來也不是不可能... CASE 5 先從整合完成一棟開始,往外吃一棟("注意文林苑案例喔...")施壓下吃完,再向外擴及一棟,一棟一棟分化,大都更豪宅起來了,社區和諧完全沒了,新住戶間一肚子氣,建商賣完則遠離此地了,社區營造?你們自己玩吧...(文林苑同意住戶,知道如此是否均還同意當初參加都更?同意用這方法對付老鄰居?新豪宅預售購買戶,這樣衝突的房子是否買得開心?(希望一切平和,阿彌陀佛)但你們雙方都不能抽腿不玩了,因為建商說"毀約,請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