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這邊大家都在談談家裡的好處,我也參與一些意見.每個人感覺不同,我無意來戰.但是大直還嫌不方便,那標準就與我有些落差.就重劃區來說,明水路那邊算是西大直,靠近舊大直.我住東大直,靠近內湖科學園區這邊.我也常散步到明水路,那邊生活機能與我這邊相當.就我這邊來說,捷運,公車,百貨公司,大賣場,餐廳都有(光是美麗華與內湖科學園區,高級餐聽多到數不完),走路都10分鐘以內.學校有兩間,濱江國中與國小.快速道路有堤頂大道接環東大道與基隆路,樂群一路接新生高,建國高架.上高速公路從車庫開出來,我算過,一分鐘.公園最多.正樓下一個公園,前面30公尺一個1公里以上的金泰公園,連到明水路的上塔悠,下塔悠公園有2公里以上.不必過馬路走天橋還有個寬闊的美堤河濱公園.窗戶打開不是河堤就是綠樹,每一個窗戶都是.根本就是住在公園中.街道兩邊每一間房子都很漂亮,絕大部份房子都圍牆,有庭院與修剪過的樹.這一帶最多12~13年屋齡的房子當初就是用高標準設定外觀.所有想得到的生活機能都有,但若是以樓下就是便利商店的標準來說,我家沒有.這邊是純住宅區.雖然兩邊是美麗華與內科商圈,但是要到便利商店,必須過堤頂大道到對面商業區.連過馬路等紅綠燈要3~4分鐘.沒辦法在家裡這邊樓下直接買東西是事實.我另一間房子目前空出來,剛重新裝潢好的房子是我的舊居,在台北市舊市區.打算放些司人物品,有空時有另一個地方可以去.當初買那邊就是那邊也是捷運,賣場,公車,快速道路,學校公園都有.我買房子就一定要這些.而下樓走兩步就可以買東西,比這點就更勝新居.但市容雜亂太多老房子是問題之一.當初原本想兩間房子買一起,就再附近買間大的,新的.結果去看被老房子包圍的新成屋,房子本身漂亮但是兩邊都舊舊的房子就有點不想買.仲介推荐的高樓層,一上去向下一看滿滿的破鐵皮屋頂,老房子頂加破壞景觀這事情在台北市區高樓最容易一目瞭然.所以看到現在住的這邊,當然原本舊市區的新房子就買不下去.即使貴一些也買在現在這邊了.當然房子住舊了鄰居公德心不比以往我剛買的候時,出入份子變得複雜,也是再買房子搬家的原因.
民生社區是窮人住的?其實每個地方都有窮人吧?撫遠街底跟民生東路四段的檔次肯定不同,象山邊松仁路靠近信義路跟靠近吳興街也是不同的檔次吧自己窮不表示別人也窮,別因為自己的口袋淺,就以為大家跟你一樣a0300080 wrote:我家以前就住民生社...(恕刪)
vwchang wrote:民生社區是窮人住的...(恕刪) 民生社區9成的人認為就是環境優,學區佳的好地段,統計學上,在均勻分佈最極端兩邊就是忽略啦,按半導!体良率來比喻,這些少數,是不良品,要坎掉、忽略,懂吧!再説一遍,我台大電機碩士,50歲,之前喝喜洒,同桌有不認識的朋友説,台大是爛學校,像這樣的人,不是肖吔是什麼?蠢材嘛!有些人覺得這叫菁英的傲慢,有時候對付教不會的蠢材,死鴨子嘴硬,還真必須當頭棒喝!照做就對了、問那麼多廢話幹什!我這年代的人,還會對敲醒我的人感謝,現在有些年輕人卻以為你在污辱我。
ryang1212 wrote:既然這邊大家都在談...(恕刪) 大直靠美麗華附近,確實環境不錯,不過堤頂大道兩邊大楼我就覺得還好,巿容建物,行道樹都不錯,有融合感,不過像這樣,我會買在仁愛路四段路邊的舊大樓,或敦化南北路上一様有樹海。
LEO01010206 wrote:剛剛花半小時看完這...(恕刪) 不一定哦!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上,有非常高比例是誇大居多,請一定要帶批判的態度去閱讀,就像看新聞。觀念大家都懂,都可以提建議,就像汽車,大家都懂藍保基尼,但不一定買得起,在論壇上,你只要取得資訊,自己再加以判斷 ,然後做對自己有用的決定就好。畢竟這些都是世俗生活上的瑣碎事物,也不是科學或高科技,沒有一定答案。LEO01010206 wrote:剛剛花半小時看完這...(恕刪)
iamwinner1219 wrote:民生社區9成的人認...(恕刪) 哈哈我本來不想浪費時間教育你們的,不過你算是採到我的點,害我得利用午休時間打一篇文章1. 民生社區跟紐約上城區一樣,100年後都好?可笑透頂,我去過全世界那麼多國家出差,出差就會無聊上網看當地房地產,觀光時順便觀看全世界城市都有個特性:1)城市發展期階段這時候會有很多因為人民窮,而發展出的蛋黃區,紐約就是哈林區、溫哥華就是東區、台北就是所有蛋黃區(包括民生社區)這時代的房價,特色就是貧富差距不是很大(我家民國72年當時買民生社區,花了300萬而已,新中街那附近),但建築物很爛以民生社區來說,就是公寓(當時溫哥華已經都是電梯大樓)、沒有停車位(當時溫哥華家家戶戶都有車)、法令不健全(鐵窗、攤販)造成的市容不佳2)城市近乎成熟階段這時候白領階級開始崛起,很多相對富裕的人,都會往富人區移動,而原本住的蛋黃區,就會賣給相對貧窮的人。而因為經濟發展前住在民生社區的貧窮家庭,則會繼續住在淡黃區,搬也搬不走(討論串有很明顯的,我們這些中產階級需要的百貨公司、餐廳、停車位,根本不是窮人要的,窮人要的是補習班托兒、菜市場買菜、大眾運輸工具發達而非開車)3) 城市成熟階段這時候紐約只剩下幾個上東城區跟幾個高級住宅區是天價,其他中產階級都被窮困階級趕出市區淡黃區,住在紐澤西州之類的溫哥華則是最繁華的東區變成妓女吸毒區,人們住到了溫哥華西區等(這城市人口太少,不用移到市郊都可)台北市,我敢跟你保證,以民生社區來說,我們這種白領階級一個個搬離,我們家還有一間出租給別人(別人用便宜價格就租到,因為我家沒裝修)。我很多鄰居的小孩,像一般台灣窮人,賺個3萬,天天吃樓下鹹酥雞。而我家則是在象山、大直等重劃區,這兩區才是再過500年都是台灣最富有的區域,這才是永遠的蛋黃區民生社區?大安區?蛋黃區?你慢慢等,這種發展階段建立起來的社區,沒有電梯、沒有停車位、沒有良善管委會,就是貧民窟的份現在只有一半年輕人往市郊跑,捨30年老公寓,而去選新北新大樓未來90%以上的年輕人往市郊跑,捨50年危樓,而被迫選桃園新大樓當90%以上中產階級都不在的區(因為越來越多窮人跟犯罪者"留",搞清楚我這個字,"留"在蛋黃區)最後10%中產階級跑去學校都怕怕時,就是最後中產階級(那種特白癡的)被迫遠離古代蛋黃區,跑去買桃園舊大樓(這時候是夠慘的,連新大樓都買不起)今日萬華大同,明日民生社區不變的只有象山大直。永遠的蛋黃你們這些人,懶得出國,可以去看看台中高雄看看這些小城市,原本的蛋黃區變成什麼鳥樣就是溫哥華的翻版而台北,以後就是紐約等城市的翻版不信,干我屁事我買在象山大直,再慘了不起房價沒跟民生社區拉更大(因為台灣也在沒落,我們家主力還是上海)再怎麼樣漲幅也不會輸給慢慢不行的第三世界國家時期發展出來的沒電梯、沒車位的社區資本主義本來就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有一億元,跑去跟當初花300萬的人當鄰居,只能說你富有到不把錢當錢看(譬如有錢人買必定會折舊光光的超跑就是狂,好羨慕,人生不是只有投資,能燒錢的才是狂)但我們這些中產階級,還是乖乖的住在富人區,保護自己的資產比較好
iamwinner1219 wrote:大直靠美麗華附近,...(恕刪) 我是台北市人,從小在台北長大,自己買的兩間房子都買在台北.這邊暫時沒有人住仁愛路,所以我選此不選仁愛路的原因也說明一下,不談別的點.比較不會變成戰文.網路互相批評對方的選擇無意義.買在大直這邊的原因:1.原來的台北市區多年也就是這樣,仁愛路當然相當高級漂亮,頂端的選擇.但小缺點沒有河景,街景也因為當年舊建蔽率,當年沒有都審原因,棟距,建築外觀不夠整齊.下面是大直這邊,引用自google截圖.其中有幾張我家有入鏡,就不多說是哪一間了.2.這邊還在持續發展中.內人的姐姐在法國大學教書,定居巴黎.她也很驚訝台北市有這樣漂亮的地方,純住宅區正對面是內科園區,緯來,八大電視都在這邊.餐廳的等級都很高.但10萬人在這邊,上下班時間到對面去就是一個擠字.基湖路上有Bentley,Rolls Royce,Bugatti,對面入瑞光路上有Ferrari.車市4大天王都在幾百公尺內,從車商設點的選擇,也代表這邊的未來性還在上升中.3.鄰居的素質.這邊不管你開什麼好車,都不會有人多看一眼.每天附近各棟車庫開出來的車,多高級都有.想買台好一點的車,不管是在社區道路或是停自家地下室,自在多了.我絕對不敢說仁愛路高級住宅給我選我也不要,因為帝寶,勤美樸真這些不是我的等級,沒資格多談.但買個自己負擔得起的又沒貸款壓力,日子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