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tuv wrote:
謝謝您的指教,只不過我還是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您說的三大房市的推手的主因前兩個鮭魚返鄉,及遺贈稅,個人認為已經快兩年了,
要返的早就返了,要贈的也早就贈了.現在此種動能已不那麼大.
至於金融商品過少雖是原因之一,但目前房價與租金的比例相差太懸殊,
對一般市井小民為了要將過多的錢找出口,選擇投資報酬率只有2%或不到的房屋,
其實不是個最好的選擇.
過去十多年台灣流出逾十兆資金
這兩年平均一年大概回來八千多億
況且這十兆不曉的賺了多少
其中包含投資國外的商品
台幣的持續升值
以及遺贈稅的調降
使得本來要在海外轉移給下一代的資金
現在可以緩慢的(因為會查稅)匯回台灣直接轉移
早就返了嗎
就我們的觀察及研究
這應該只是開頭到中段的位置
鮭魚返鄉的速度隨著ECFA完成
以及未來幾個細節的逐步簽定
返鄉跟投資會持續的上升
動能應該還未到末段
至於過多的錢
終究要找出路
以M1B跟M2年增率來看
雖然持續的接近
距離死亡交叉仍有一段距離
代表資金仍舊活絡
不願意回到定存商品
房地產不是最好的選擇
但卻是其中一樣選擇
已開發國家的服務業發不發達?像美國,歐洲其實都很發達,
可是發達為什麼失業率還這麼高?
美國,歐洲有沒有研發?當然有,且很多很強,但為什麼失業率還這麼高?
白領階級一昧的認為將生產移到較低的國家,而間接造成高失業率,
這是導致經濟及內需的動能降低很關鍵的主因.
國際貿易的條件
導致產業如此變化
如果製造業留下來會比較好
我想那些先進國家也不至於讓它們到全球去投資
全部都留在國內就好
但事實不然
失業率高有她們的結構性問題跟社會福利問題
台灣已經開始走到高階人力短缺
但低階人力過剩的問題
不過還沒到達社會福利好到
寧願失業也不願意找工作
難道鴻海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回台製造
就真的會比較好
會不會因為成本大增競爭力降低而倒閉呢
人力密集的產業台灣拼不過大陸東南亞國家的
回來研發可以
製造恐怕是雙輸
ECFA會增加台商回流,外資投資嗎?至少截至目前為止沒聽到像鴻海等大廠回來.
日本是因為日幣升值,逼得產業外移.來台灣的規模我想也不會太大,
要賺大陸的錢為何不直接去大陸設廠?
大陸的人才多地又大,要在海外設廠為何不去大陸要來台灣?
VW?本來聽說9月要來,但後來有來嗎?
ECFA才剛完成
她只是個架構
只有早收清單完成
其他細節仍未敲定
很多都是要慢慢談慢慢簽的
這是起步
不是結束
日本來台合資設廠甚至來台掛TDR
主要是因為大陸的反日
以及技術外流問題
現在台灣製造回銷大陸免稅
剛好藉由台灣的民族優勢
打進大陸
至於VW
裕隆三義廠
明年開始要幫她們代工生產囉
現在房市是不是上升趨勢?是.
但動能為何? ECFA嗎? 目前還看不出來,桃園航空城還不知道有沒有普.
鮭魚and 遺贈稅,動能已不明顯.
現在支撐的動能會不會是以建商為首的投資,投機客,不斷作多,影響人心所造成的支撐點?
一堆財經名嘴在電視上講ECFA提材,陸資提材,又有哪個是真正可發揮正面影響的因素?
目前房市仍處於上升階段
主要的動能之前已述明
而且效益還在擴大中
建商投機客絕對是重點所在
之前提過
很多商品的成交量
甚至期貨商品
有六到七成是投機客
三到四成才是需求
這樣商品有量才不會是一灘死水
當然等到她們退場
就會沿路價跌量縮毫無人氣啦
至於陸資
我們只發現台商返鄉大買
但陸資還不明顯
以後會不會進來
就看法令會不會鬆綁了
另外,努力是一回事,但誰說努力的人就不能喊房價不合理?
做多房市的人都可以喊多好多好了,辛苦努力賺錢的人卻不能在網路上講房價太貴?
嫌房價貴的人誰能說他不努力?
因投資客,仲建商撐起來的房價的不合理或泡沫, 這樣有比較"實際"嗎?
當然喊貴是合理的
我並沒有反對
我只是希望激起大家努力向上的衝勁
這個會更實際
這就好像今年初跟年中
一堆人說佳必琪跟科風
業績多差又多差但卻一路飆高
網路上一堆人喊空
結果佳必琪被軋到股東會強制回補
科風被軋到100多元斷頭出場一樣
房地產是需求也是投資
所以也會有高低
貿然的在還沒有看到技術面轉空之前
一直喊空
這是危險的投資觀念
大家都知道掉下來的刀子不能接
其實大大的這些問題是大多數人心中的疑惑
大大既然有能力發現問題
應該更有能力去尋找你要的答案
自己找出來的答案印象會更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