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u1223 wrote:就我仁愛路的40年華...(恕刪) 仁愛路臨路是住三之二,容積路才400%整合後面住三土地容積225%,又要容積率限縮是怎樣可以蓋到35~50層,夢也發太大了目前仁愛路最高的是二段上海銀行榮家起家厝改建的仁愛大樓也才19層
Jasai101 wrote:仁愛路臨路是住三之二,容積路才400%整合後面住三土地容積225%,又要容積率限縮是怎樣可以蓋到35~50層,夢也發太大了目前仁愛路最高的是二段上海銀行榮家起家厝改建的仁愛大樓也才19層 仁愛路台新金控大樓就不只19層了。蓋35~50層樓是可能的,只要整合面積夠大,採取低建蔽率或高低不同幢的建築模式(例如大直宜華酒店的案例),就可以規劃出高樓建築。
Yungas wrote:事情是這樣的,小弟的...(恕刪)若40年的磚造房一直沒都更改建,過20年後還能住人嗎?35年的華廈再過20年能住人嗎?華廈應該是不會有建商跑去都更吧? 樓越蓋越偏了!再不拉回來就會像下面的圖一樣。直接回覆樓主的話:一直不都更的話就可以拍電影了。位於日本長崎的小島,原名「端島」,曾幾何時人口密度比東京還要高10倍,是煤礦業高峰期的產物,今日卻是一個神秘陰森的廢墟之城。由於島上建築物隨時倒塌,一般遊人被禁止進內,最多只能繞島而行,攝影師 Michael Gakuran 卻能破格在深入廢墟拍攝本輯作品,一睹內裏風光。以上圖片借自於http://www.photoblog.hk/wordpress/14929/日本的幽禁廢墟-軍艦島。感謝!看過007的認得最後那張圖的那把椅子嗎?--------------------------------其中有一棟建於191X年,是日本第一棟的鋼筋水泥大樓。
我強烈認同樓主的困惑。幾位朋友陸續花千萬買北市30-40年老公寓,幾年來看到周圍漲價雖然開心。但成家有小孩之後,卻又無法換到更大的新屋,內心反而更不安。台灣位在地震帶,這些老房子沒有規範定期健檢,真是政府失職!我看過921後地板浮起變型的老公寓,也曾在大安區租過牆壁整面內凹的老公寓...我沒有信心買老公寓長住,更不奢求把這類當作遺產。家人定居德國,比較德國政府對房屋持有者的安檢要求頻率,如何保障住戶安全與租屋權益。台灣真是馬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