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在8公尺以下有249家,約8成不符合土地使用分區規定,所臨道路未達6公尺則是有153家,均不符合土使用分區規定,不可經營任何業別;統計住三(6公尺以下)、住三(8公尺以下)約有356家不符土地使用分區。
bbblee wrote:
師大夜市事件,跟合法...(恕刪)
售:很多AV產品
lienly2 wrote:
道路在8公尺以下有249家,約8成不符合土地使用分區規定,所臨道路未達6公尺則是有153家,均不符合土使用分區規定,不可經營任何業別;統計住三(6公尺以下)、住三(8公尺以下)約有356家不符土地使用分區。
356-153=203 => 道路在8公尺以下不符合土地使用分區的大約店家數
153 => 道路在6公尺以下不符合使用分區規定的店家數
lienly2 wrote:
台北市政府全面清查,師大社區目前共有493地址營業,總計683個店家,位於商三特有71家、商一特有76家,大多符合土地使用分區規定;住三區中,道路達8公尺以上有134家,可經營服飾業、餐館業、飲料零售及飲料店等,大致符合規定。
683-356=327 => 大致上合法的店家數
由此看來 合法店家所佔比率約為 327/687=47.87%
所以就算是違法店家(住三)全趕出師大商圈,也還有近50%的店家可以繼續營業
消滅師大商圈的說法實際上是太誇張了
另外,除了土地使用分區的規定外
商家還有其他法規需要遵守 噪音防治法,空氣污染管制條例...etc
居民要求一個正常的居住環境是合理的訴求
記點罰款,感覺是市府想取中間的平衡點
只是這個平衡不是那麼好取的
嚴格取締記點罰款 => 店家抗議
敷衍取締記點罰款 => 居民抗議
師大商圈的爭議... 還有後續!

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指目前台北市政府擬定的作法「記點制」,是「又笨、又沒彈性、又不專業」的作法。他反對一紙公文就清除掉師大夜市。
「台灣政府是全世界少見最拘泥法律,卻要面對最有活力的小店家跟資本活動,」夏鑄九直言,政府的表現怎麼看都像是「一個多餘而沒有用的東西」。
所有記點都是一種準則,但這套準則不會適用每個社區、每種情況,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被取締的店家一定不服,若政府完全不取締,居民也會覺得縱容商家違法。夏鑄九堅持,社區規範準則必須由居民跟店家共同找出來,而不是法律如何規定,更不是政府站在高人一等的角色,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做。
師大夜市本來是都市非正式經濟的一環,是台灣都市長期的特性,這些商業活動並不是沒有貢獻,他們讓台北市都市生活變得有特色、多樣化,只是現在商業和生活之間產生矛盾,加上時間一拖久沒處理好就被激化了。若依法強硬清除所有違法店家,那忠孝東路後面的巷子、永康街等無所不在特色巷弄也要清除,「台北市的巷弄文化也隨之瓦解,倒退為一座沒有魅力的都市,」夏鑄九明確反對政府用一紙公文來貫徹執行,認為還是應該尋求多贏的可能。
不溝通只簡單取締,只有三輸局面
夏鑄九也對每天要忍受空氣污染、吵雜、油煙的居民,表示同情,認為店家應該自制,有些店不能開,有些不能開到太晚,污染和交通問題必須改善,有些公共的投資政府可以積極做。但他觀察目前市政府依照粗糙、簡化的都市計畫法介入處理,「腦子很簡單,手段很粗暴。」
milk2002 wrote:
記點罰款有點想讓違法...(恕刪)
售:很多AV產品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