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都更強徵強拆」條例, 違憲?

誰說新建築一定較耐震?
有空請查查台大醫院舊建築和新大樓,保證地震時倒的一定是新大樓。
US不是才建國200多年?

dulinsu wrote:
以前在美國東岸唸書時,學校的歷史超過三百年,
lienly wrote:
US不是才建國200多年?


美國很多學校,建校時間是在美國立國之前(例如哈佛大學創校於1636年、耶魯大學則創校於1701年。而美國建國於1776年)。
這應該是比例的問題,如果是921以前的高樓大廈跟最近五年內台北市蓋的大樓來比,我是相信最近五年的大樓的在耐震方面是比較高的.不過這還是要看建商的誠信度,基本上我還是相信建商老闆自己敢住的房子可能還是比較部會偷工減料的.
harrison_cheng wrote:
這應該是比例的問題,如果是921以前的高樓大廈跟最近五年內台北市蓋的大樓來比,我是相信最近五年的大樓的在耐震方面是比較高的.不過這還是要看建商的誠信度,基本上我還是相信建商老闆自己敢住的房子可能還是比較部會偷工減料的.


+1

你說對了。假設各位是台北市精華地段的地主,現在要蓋大樓,你會找便宜一點的無名建商合建,還是找諸如大陸工程這類較貴、但較有口碑的建商合建?

找前者,也許總工程費可以省幾億,但由於不是知名建商所蓋,所以總銷價反而少賺十億以上。

找後者,總工程費高,但由於是知名建商所建,所以坪單價反而可以拉起來,獲利比前者高。

新板厚生集團(地主)與大陸工程合建的橋峰,以及敦北中泰賓館林命群家族(地主)與達欣工程合建的文華苑等建案,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當你好不容易取得一批高級食材(如白松露)時,你不會隨便找個路邊麵攤老闆,來幫你料理這批白松露。此時,你也不會為了省些費用,而將擺盤的配菜給縮水以節省成本。此時廚師的理念,是如何以完美的擺盤、配料與烹飪方式,讓這道菜變得最好吃,而老闆則可以將這道菜賣到最高的價格(例如聘請米其林三星主廚,飛來台灣舉辦為期幾天的"米其林三星白松露宴")。

oh, I see.
tks for info.
D大不是Harvard就是Yale....
dulinsu wrote:
美國很多學校,建校時...(恕刪)
看完之後你對都更將有更深入的了解

也才知道在這過程中有多少不合理

都更血淚史

節錄部分內容

都市更新就是,一早醒過來,你發現自己的房子竟然被鄰居給賣了。想看懂都更條例,你把『實施者』這三個字全部都換成『建商』會比較容易看懂,整個條例都是為建商量身打造啊

關鍵就在都更條例第25條之1和第36條,完全是為了實施者的私益而不是公益,政府竟然還要去幫忙強制徵收,還『義務代為拆除』…這種法根本就違憲!」

拆遷公告竟然是由實施者頒佈,本身就教人感到匪夷所思。其次,因為法律規定政府有「義務」代為拆除或遷移,所以主管機關如果不配合的話,建商還可以上法院告它瀆職

就連指標性豪宅「帝寶」公佈的建築成本,每坪也「才」22萬左右,為何台北都更案也能花到每坪20萬?為何台北市之外的地方,明明每坪花不到10萬就可以蓋出很好的房子,但台北就是不行?為何台北最貴的土地,都是由都更地主提供,但實施者使用的鋼筋水泥就是會比較貴?

有些不肖建商一開始就直接發計畫同意書給住戶,,或是2張釘在一起,讓地主先簽第1張概要,第2張就是計畫,自己還以為是在簽同一種,住戶根本搞不清楚,連計畫書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就傻傻地把自己給賣掉了。」

我們要質疑的是,都市更新政策開宗明義就是打著「公共利益」的大纛,希望民間建商可以協助政府推動更新,造就全體住民的公共利益。問題在於,當建商不願安置住戶,所為與公益相差甚遠時,我們的都更條例、審議制度卻沒有任何制衡措施 – 因為都更條例僅給予審議委員會審議設計、審查容積獎勵的權力,建商與住戶的一切「私約」,政府完全無法介入,只能讓苦弱窮民自行和建商財團去

我們還停留在美國70年代的思維,是Renewal(更新)不是Regeneration(再生)。大家觀念也沒變,但那已是美國不要的東西…都市更新在美國已經是很髒的字了。」

推土機式的更新,只是造就實施者利益。硬體更新,社會脈絡留著,這才是成功的更新。」張溫德認為,現行都市更新應該由更新(Renewal)改變為再生(Regeneration),以保留社會紋理為前題,除讓老舊社區硬體更新外,再透過地政、產業系統互相配合,如此再生後的更新單元,才會成為真正能加強都市整體機能的再生單元,而不只是互相複製來複製去的水泥大廈

士林橋下王家五兄弟的艱辛祖產保衛戰

sean1972 wrote:
看完之後你對都更將有...(恕刪)


+100個

sean1972 wrote:
看完之後你對都更將有...
就連指標性豪宅「帝寶」公佈的建築成本,每坪也「才」22萬左右,
(恕刪)


我也是地主
家裏也有幾棟房子
我有與三家建商交手過
不要拿N年前的帝寶來說
現在的物價不是以前可以比的
帝寶當年也沒多高級
是後來炒起來的
所以建材等不會比後來蓋的豪宅好

現在的全花崗岩的大樓造價遠大於25萬/坪~
建商要蓋好房子
不會去省那幾萬的

多花幾萬,賣價可以唬爛成多一二十萬~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sean1972 wrote:
看完之後你對都更將有...(恕刪)


台北縣市現在這種醜陋的市容,是誰造成的?更新?再生?這都是文字遊戲罷了。

不是幫建商說話,今天更新也好,再生也好,你不讓建商有賺頭,他幹嘛要幫你更新再生?要靠政府來做嗎?以現階段中華民國政府的效率,永遠都是採價格標,結果到了最後,都市不但沒更新成功,反而趁機肥了一些敢偷工減料、送紅包的建商。

現在的土著,有這麼好哄騙的嗎?隨便拿兩張紙釘一釘,你就會簽字?

連小學沒畢業的阿嬤都知道可以跟水果爆料,這年頭還能隨便放無名火,還能隨便找黑衣人鬧事?

有大師說釘子戶是對貪心土著的污名化,這最好笑,請先搞清楚釘子戶的定義?如果一個老舊社區裡,有超過90%的人快快樂樂的簽下同意書,只有那一兩個想多凹一點的土著堅不肯簽,這種才叫釘子戶。這算哪門子污名?

要是建商條件開的實在太差,一個社區裡超過90%的人不同意,大家也不會稱其為釘子戶。

還有,以過去台灣人居住素質的低落、毫無美學素養、喜歡亂加鐵窗、亂搭違建、佔小便宜的習性,我實在無法理解這種「歷史脈絡」有什麼好保留的。

另外,就是因為台灣是土地私有,所以住戶與建商的協議,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政府本來就沒有太多介入空間,介入多了,又說什麼違憲、什麼侵犯人權、什麼官商勾結等等。反正這年頭貪官很多,刁民也少不到那去。

打著「公共利益」的大旗實行都市更新政策,遠比喊著什麼「起家厝」、「對住處有感情」想多凹一點錢的貪得無厭行徑,來的可愛的多。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