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roise wrote:
岔個題1.請問 yu...(恕刪)
>如果短期之內(一年)觀望房市
>資金換成您前面提到的瑞郎
>您怎麼看?
很多人換成瑞士法郎不是為了賺錢,而是避險~找個安全可靠的地方存錢,用不用擔心該國政府亂印鈔票,導致資產貶值~
因此,如果你的資金是以幾千萬計算,換成瑞士法郎才有意義~因為,匯率的波動相對很多投資都是微乎其微的~升貶5%就是很大波動了~
>再說,我知道匯率是浮動的
>但相對而言
>台幣好像受美元影響
>趨勢是走貶
台幣兌美元升貶,你得問央行打算怎麼操作~個人是猜,等到美國經濟恢復元氣時,開始升利息時,央行肯定會趁機把台幣打到貶值,恢復以往35:1的盛況,讓台灣出口品更容易賣給美國佬~當然,要做到這點,必須買更多美元,印更多台幣~
>人民幣呢?
中國的心態跟台灣是一樣的,都是希望該國貨幣長期趨貶,以利出口~因此,台灣與人民幣的匯率波動相對很小,除非中國大陸人突然想通,不依賴賣東西給美國人~但,有可能嗎?中國還相對窮,不賣給美國人,很難賣給自己人~
>2.如果照您的分析
>還真不能留太多現金在手上
>寧願盡量貸款
>讓通膨還銀行錢
>房地產長期才保值
我沒這樣說喔~
持有房地產能不能"保值",還得看未來央行政策怎麼走~若央行開始展開收回過多資金行動,那短時間內衝擊會很大的~
而且看你是打算持有多久,才能決定能不能保值~
如果你是打算持有10年以上,那確實能保值,而且辦著長期貸款買房,肯定能佔便宜~
簡單講,對銀行有利的,對消費者就不利~對消費有利的,對銀行就不利~
如果說長期房貸,是對銀行有利,那銀行不會通常只願承作20年房貸(銀行法規定的上限是30年),因此辦個30年房貸對消費者其實是有利的~為什麼有利?道理還是在於通膨~
如果你只打算持有2-3年,風險不低喔~因為,每次漲太快,很快就會見到近期高點,很容易來個修正波~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這波,在我看來,就算是漲太快~急漲時,往往都代表,最後可動用的資金,一口氣都押進來了~不過,這點還有待時間觀察~
因此,我常常勸大家,如果有自住需求,不用考慮時機,因為自住一住都是10年以上~就算剛買之後,遇上大崩盤,由於你是自住,漲跌都跟你無關,遲早都等得到另一波高峰~當然,前提是,在崩盤期間,你有辦法繼續持有(若有房貸,你能繼續繳房貸,直到房價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撐到看到反彈上來~
如果你手上錢太多,我還是不建議拿錢去單純投資,因為投資的風險並不低(持有過程中出租有機會遇到房客破壞,甚至自殺變成兇宅),而報酬其實不算高(1年漲個10%就很多了,但相對於股市等投資機會其實不算高)~我會比較建議把自住房賣掉後,換一間更大、更新的,還是自己住~
當然,會有人說,剛買就遇上崩盤,那不是很衰?是的,是很衰~關於未來台灣房市漲跌,你要找出支持繼續漲的理由並非找不到,要找出支持跌的理由也不少~但,房價漲跌的轉折,哪一次不是事後才知道?只有神仙才能夠精準預測轉折~因此,還是回歸基本自住需求問題就好,
>我不完全同意通膨是唯一的原因
>交易資訊不透明
>多方喊價拱出天價,造成市場預期也是原因
>很多人買到歷史天價也是迫於無奈
>因為所有供給(建商/投資客/自住客..)都加入拉高價格
>所以交易資訊透明
>也是問題
你講的這個只能說是正如股市中經常出現的"超漲"、"超跌"而已~只是,"超漲"、"超跌"之後,都會伴隨著修正波~
資產泡沫化只不過是短期內的超漲現象而已~
每次崩盤後,央行都是使用老招:印更多鈔票來刺激經濟
不然還有哪一招?當大家消費意願變低時,政府要逼大家重新開始花錢,還不就得先想辦法讓你借錢變得很容易(調低利率),以至於鈔票變得更多(A將100元存入甲銀行,又被B借出後,借來的100元被存入乙銀行,那鈔票總額不就變成200?)
但,長期來看,鈔票越多就越不值錢~
每次政府都騙我們說,現在印鈔票的貨幣政策只是非常時期的不得不的手段,若度過危機時刻,這些貨幣會都收回,所以請放心繼續持有貨幣~然而,實際上,經濟變好時,全部收回當初瘋狂印的鈔票時,經濟肯定馬上崩掉,以至於政府根本不敢"全部"都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