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打房 不如從房貸利率著手?

連我這外行的都知道
升太多錢都留在銀行
經濟怎麼成長
升太少又沒有用
那該如何升
請問這標題是不是太武斷了
大家可能誤會了...

郝市長是故意說出來...是按示給財團及友好關係人...三月底的會議有可能通過升息...請大家趕快跑

不是他不懂升息的嚴重性啦...升息是央行決定的...他只能有內線消息啦...

請大家不要誤會他啦...
我不覺得房價有什麼問題,反正崩盤了自住的也不會賣,假議題...
房價太高買不起,是進場時機不對,而且就是想買的人在堆高房價...

真的要有共識的話,至少要提出一個概念,一個人該賺多少錢,其中這些錢該支出多少作為房屋費用.
有了底再來討論,畢竟有能力"想"在台北買房子的人都不是窮人.
非自用住宅課稅確實是比較有打房的效果
因為人頭也會怕吧,沒人敢再借人頭
升息有用嗎?打不到投資客的,死的只是買房子自住的這些人
特別稅是劫富濟貧
高利率是劫貧濟富
哪個比較符合你心目中的正義

antu_c wrote:

對了, 現在到底有沒有寬限期阿 ??

不知道寬限期是誰發明出來的,
(恕刪)


本人不是專業領域的人員,無法正確解答來由。

但也不難了解寬限期跟可貸成數放寬的理由。

建商其實手頭上的資金絕大多數也是跟銀行合作貸來的,

每當一個建案完成時,會預估好賣幾成就有賺,至少幾成算打平
銀行則是賺取建案期間的利息跟完工後售出的房貸承包銀行。
一個建案跟一個建案不會停,畢竟也算是像以案養案的方式~
所以銀行會祭出這些手段,也算是要配合建商快點把建案銷售掉!
銀行也不希望空屋率太高,這樣建商會倒,他也會多筆不小的呆帳。

所以好的建案不需廣告就會被搶空,可貸成數還不高,
那些可貸到快九成的,不免都會讓我有種是不是賣不掉的想法。
升息真的會更讓人買不起房子嗎?
大家看一下身邊的人,(其實包含我)應該是有很多人是因為房貸利率低及自備款低才去買房的吧,一些沒錢的人都要去買房, 房價難怪會高起來阿!假如利率很高,貸款成數很低,買房的人自然少,房價才會回歸到正常面,投資客也比較難炒作
試問一樣的房子,大家想買
1. 總價500萬,自備款200萬,利率10%,還是
2. 總價1000萬,自備款100萬,利率2%?

Kenny1734 wrote:
今早看報紙,台北市長...(恕刪)


好阿漲到10%看是投資客死還是小老百姓死第一, 無腦政客.
百年榕樹, 千年九芎, 萬年七里香.
其實可以從供需面下手。

會買房子的不外乎是需要住跟投資用兩種,
開徵奢侈稅可以打到投機客,
而啟動大型造鎮計畫如
大批量建造國宅(ex.在淡海五千戶、一萬戶之類的),
每戶按建造成本加上固定比例之利潤訂價,
再限制每戶籍只可買一房,
這樣就可以照顧到需要房子的人,
房價再上去的空間應該就消失了吧。
ywyw wrote:
最有用的方式是,例如在台北市的精華區蓋國宅一坪三十萬以下,並規定名下有房產者不得買賣,名下資產達到多少多少者不得買賣,否則罰房屋總價格的好幾倍做為稅收,強制執行,不需理會既得利益者的抗議,多幾個點這樣做,強力破壞行情,再加上奢侈稅嚴格執行,現今不公不義的房價一定可以回復正常價位,讓住者有其屋。...(恕刪)

這方法已經玩過多少次了??根本沒用!!!
反倒是讓那些"符合條件"的抽中後就當成中了個"小樂透"!!!
最後也是在那邊轉賣來轉賣去,一樣在炒.
不信?去看看現在的介壽/大直/內湖國宅有哪個是第一手的??
基本上,可以多蓋國民住宅,但是!只有"使用權",沒有土地所有權,
這樣就算轉賣,價格也會隨著使用年限而降低!
五十年一到,土地收回來,換個建商蓋,這樣循環下去,才會有效!!!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