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and wrote:
大大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個新聞生技業界的人是當廣告在看的,搬下去到時候有是掛個牌子騙錢。要發展一個產業聚落有主客觀條件,不是找塊地蓋好房子就好了。國衛院搬到竹南就是一個好例子,不單是人肯不肯過去周邊支援廠商有哪個肯過去?
我前面提過單買個藥品都很麻煩更不用說一些新的材料廠商也不會跑到那邊去推。生技業界的變化是非常快的,跟不上就是浪費時間跟金錢。說一個實際的例子,之前有朋友就是在遠離台北的地方做研發,一次聊天說它們在開發一個新項目測試的材料不理想,就想寫計畫自行開發。我聽完它們的想法後就跟他講你們要做的事情廠商已有新材料已經出來一年了,我都已經測試過了她才發現他的目錄還是一年前的。在這樣的地方去做研發妳想效果會好嗎?
另外前面關於DCB的發言只有部分正確,一開始也是相同模式:國外歸國專家,找個地方蓋園區,帶動產業的火車頭跟現在要做得很像吧!! DCB可不是一開始就爛的歐,可是多年下來已經變的完全失去目標的單位。
至於那個領導人的商業經驗實在很好笑,翁啟惠脫離業界多久了前面發言的大大知道嗎??
你可能不知道當年生技業界就跟網路泡沫化之前一樣,成立公司只要有一點東西就可賣個好價錢。募資更是非常容易,1997年的台灣開生技公司隨便募資都是上億最有名的就是賽亞跟太景了一開始就一家16億另一家就搞到17億(還開發基金中鋼都投資但是成果真是不談也罷)。可是到了今天不要說一億就是一千萬都很難了,時空不同過去的經驗不一定到現在都有用。
至於搞新藥開發台灣有那個本錢嗎? 一個新藥開發做到初步動物實驗就要1-3百萬美金,做到phase3人體實驗完成可是最少要一億美金(我看過國外的公司要募資的計畫預算書)。失敗了就是30億台幣台灣可忍受幾次失敗呢?
生技不只是製藥而已,要投資要看自身實力。項目那麼多每個都要做當然每個都失敗。
...(恕刪)
"這個新聞生技業界的人是當廣告在看的"!!!
經典中的經典!
有哪位生技人看好台灣生技業的發展的?
請站出來!
大家來辯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