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內湖線要掰了,沿線房價呢?

bucks65527 wrote:
我在內湖住了30幾年...(恕刪)


內湖是一個很好的居住區域, 漲價也是很正常, 不過現在是漲過頭, 有點失控.
不富裕的小市民真的很悲哀.經濟一直萎縮,但房價卻越來越高.
所以價格都是炒出來的.經濟不見上揚,卻離買房子越來越遠啊!
平常工作時間太長,只為了能多賺一點,但是房價的狂漲,卻讓小市民只能買在周邊城市,也讓上下班的通勤時間拉長.因而休息時間就越來越少啦!
打拼的小市民們,大家加油喔!
房仲:內湖線停駛如同前幾年未開通般; so 利多還未出盡; 復駛後會更穩,房價還有20~30%上漲空間; 要入手現在it's the best timing....要快阿

詹小昌 wrote:
房仲:內湖線不穩定,...(恕刪)
joewang2003 wrote:
房仲:內湖線停駛如同前幾年未開通般; so 利多還未出盡; 復駛後會更穩,房價還有20~30%上漲空間; 要入手現在it's the best timing....要快阿


房仲: 內湖線停駛後臨捷運兩旁的第1排住宅將不再為噪音所苦, 預計將有20~30%上漲空間, 建議打算在內湖購屋的民眾, 趁內湖線尚未停駛之前
趕快下手.

雪碧豬 wrote:
內湖是我有史以來看到,
可以用"同一個話題,同一件事",
不斷漲了又漲的地區,


我也這麼覺得, 捷運這個話題真的很好用, 只要捷運一直不通車, 內湖就不會"利多盡出", 永遠有個未來期待在.

過去是這樣:
聽說要蓋捷運...漲
捷運開工了...漲
捷運快蓋好了...漲
通車日期拖延一年...漲
通車日期再拖延一年...漲
通車日期再拖延半年...漲
通車了....漲漲漲.

我猜未來會變這樣
捷運停駛....不想跌.
測試正常, 即將復駛...漲
即將復駛. 有些小狀況,市府建議再多測試三個月, ..漲
即將復駛. 但適逢選舉, 為避免若發生意外被對手大作文章, 市府刻意再延兩個月, ..漲

隨著南港發展, 板南高運量延伸開通, 以商辦租金與交通便利性優於內科來看, 產生磁吸效應應該是有的, 畢竟對北縣市或外縣市年輕上班人口來看, 內科實在不是一個上下班方便的區域!! 若內捷停駛, 且久久無法復駛, 幾年後, 商辦租約到期後, 南港商辦大樓陸續完工, 兩相比較下, 遷移的機率頗高!!

不過內湖確實是不錯的住宅區, 但現在的價位似乎已經脫離一般上班族的能力, 但低公設的公寓, 支撐應該會不錯吧!! 25萬/p, 10年前的大安松山區15年左右公寓, 大概也是這個價位, 雖然當時內湖公寓是16萬/p, 但過去10年, 北市有哪些區域的變化可以如此之大呢? 可以創造出如此多的工作機會呢?

內湖高公設新舊大樓, 換算成室內坪數, 實坪價格非常混亂!! 同樣情況, 發生在南港區域, 不過兩區域舊公寓, 內湖公寓保值性或許會比較好吧!!

joe13579 wrote:
不過內湖確實是不錯的住宅區,

認同!

joe13579 wrote:
但現在的價位似乎已經脫離一般上班族的能力, 但低公設的公寓, 支撐應該會不錯吧!! 25萬/p,


25/p現在內湖只能買到離捷運遠, 屋況差, 超過30年的公寓, 且一定是4F/5F.
沒內湖線時就買不起了

有了內湖線更買不起

就算內湖線拆了變成空中自行車道還是買不起

多賺錢卡實在....
changtimwu wrote:
25/p現在內湖只能買到離捷運遠, 屋況差, 超過30年的公寓, 且一定是4F/5F.


25萬/p 是指長線支撐點, 並非是現在價位, 對自用購屋者, 不是買就是租, 租屋成本以2萬/月計算, 1年24萬, 5年120萬, 27p計算, 120萬/27p = 4.4萬/p, 加上25萬/p, 是29.4萬/p !!

以30萬/p預算來尋找屋況尚可與結構沒有問題的內湖公寓, 27p房價為810萬, 年可支配所得130萬, 房價所得比 6.2倍來看, 是高貴不貴!! 貴的是高公設的中古大樓!!
土木跟軌道工程都完成,內湖線是不可能永久停駛不用的

我覺得柵湖線的問題,又是落於政治炒作,什麼600億工程做廢等等的,隨便說,隨便掰

倒是在改裝過程中,也許木柵、內湖站暫時分家,分別採用馬特拉與龐巴迪的系統跑一陣子之後再重新整合,或者是假日停駛改裝測試,這些措施已經是很嚴重了,廢線不用是百分之一萬不可能的

我家就住在科技大樓站,一家四口都依賴柵湖線,其實我們乘坐時99.5%都是正常,也都能接受停駛幾次假日進行系統改裝

至於房價,還是老話,完全不會影響,不跌也不會漲,買家/賣家/掮客的討論,我覺得是炒作話題罷了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