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看了那麼多討論串..買不起就不要嫌台北市的房價貴!

台灣有2300萬人!
只要零頭的富裕階級集中居住台北市!
大家的嘴都要閉上!

dslme wrote:
我中了樂透我要在花東自己買地蓋房子
要不是為了賺錢,我一點也不想住在台北市
我還是喜歡住在鄉下

幾年後~~你必須再中一次樂透~~
否則以後小孩念書你會沒錢給他在外面租房子和生活
如果通車~~一天的通車費大概2000元~時間差不多4~5小時
1坪10萬元,到底貴不貴?(依估價師第四號公報自己推算的)

一、房子的基本成本包含:
1.土地成本---------->主要成本
2.建築設計成本
3.地上物清理成本
4.營造成本----------->主要成本
5.管銷成本
6.稅捐

二、營建成本一坪約多少錢?(請參閱估價師第四號公報,可選取所在縣市)
http://www.rocreaa.org.tw/reaa/showpic.asp?p_id=13&path=2008110111528905.jpg&

三、以台北縣為例:(依當地房價、樓層高度有不同提列基準)
http://www.rocreaa.org.tw/reaa/UploadFile/2008110111654917.pdf

四、台北縣房價每坪20-30萬的地方,如果興建20層樓,每坪營建成本約在6.9萬--8萬中間。

五、結論1
在大台北地區,20層樓的房屋,光是營造成本每坪就要6.9-8萬。
如果再加計土地以外的成本計算式大約如下
8萬*(1+管銷5%+公寓基金2%+稅捐2%)=8萬5

六、結論2
假設土地是住宅用地,容積率是225%,土地面積1000坪,每坪土地成本50萬。(不計容積移轉或容積獎勵等)
則每建坪房屋應分擔的土地成本(因為有部分建物面積是不計入容積的假設30%)大約是
1000*500000/2.25*1000=22萬
22/1.3=16萬

七、結論3
建商每坪建物的成本大約是8萬5+16萬=24萬5

到底建案多少價格算合理呢?其實建築成本、管銷成本、稅捐等各家都差不多,真的關鍵之一再於"土地成本"!如果建商的土地成本很低,每坪10萬元,建商也有可能獲利,如果土地成本很高,賣你每坪20萬也賺不到錢。
kanchiam wrote:
我覺得很多人都是用自...(恕刪)


本日最忠墾+1

nicebalabala wrote:
1坪10萬元,到底貴...(恕刪)



一坪十萬可能賺錢 一坪二十萬可能賠錢
好虛幻的說法啊....正確的來說建商應該沒有人會想賠錢~~~
所以蓋房子的都是賺錢的 只有大賺 跟 大大賺~~~
我們這種非相關行業要算出來 也是要認真下功夫
通常也沒人會拉~~~ 隔行如隔山
連雨遮 陽臺都可以拿來算坪數 面積到底是外牆去算 還是內牆去算
樑柱要不要算面積啊~~~ 一堆~~ 難怪某遠x廣告打這麼大
這波金融風暴還沒有建商出現大問題 可見這幾年賺的都可以支撐這波風暴
猛的啦~~~
kanchiam wrote:
我覺得很多人都是用自...(恕刪)


我真是不能同意你更多了,但是醜聞的事實是
1.政客靠企業支持選舉經費.
2.企業靠一般消費者保有商業營運.

你認為政黨會得罪一線金主去端真正的牛肉給一般老百姓嗎?
是去滿足2%比較容易還是去滿足98%的人?
當你是權貴一身的人,你是到處去找錢途找門路還是去當個社會義工呢?
我很度爛醜陋的台灣,但是我們無力改變,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更超脫事俗的認知或更接進地獄的墮落自己.

看清楚這個環境他就是這樣.






共勉之~
Hi~goodday everybody nice to meet u here~
nicebalabala wrote:
1坪10萬元,到底貴...(恕刪)


同意+1

當初鎖定購屋標的後也是針對該建案的相關成本 (土地+營造/好與爛營造公司成本差異剖大+管銷+資金...)
一一查詢資料後 (土地成交價格、建案地坪、容積率、建蔽率、營造商、起造期間 ... )
粗算出預購買標的之建商概算成本 (雖不一定精準到100%至少也有個大方向)

再根據仲介、銀行及網路蒐集之相關建案成交資料 (雖然同個建案成交資料有限/時間點也不一,但是總有個底)
進行自己購屋底價的決定
然後再用自己認知的底價去跟代銷公司"殺很大"下去

平心而論
建商也只不過是一個營利事業機構
就如同大家上班的公司一樣
都是將本求利想要延續企業的經營
只不過從事的是房地產營造及買賣事業罷了

何不多花點心思去解了自己想要買屋標的之建商成本結構
再去思考房子的格局、周邊環境、交通建設、就學學區、未來發展性 ...
是否符合自己需求
最後再去殺價並決定買與不買
如果無法到達自己認定該房屋應有之價值 (非單純指價格)
就再去找下一個標的認真評估

雖然錢放在身上不會咬人
但是喊著不可能的成交價格也永遠不會買到房子
我個人是認為與其花時間去想那種不可能的事情 (例如:台北市捷運附近一坪20萬以下買到新成屋)
不如花點時間去研究能否買到自己認定具有價值的房子 (不管哪個區域都有它的特性,都需要花時間評估,且每個人認定的價值都不一樣)
不然所幸決定永遠不要買屋:只要花錢租屋就好
然後拼命賺錢後理財,把理財報酬率提高至房地產增值率即可
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前提是你要有把握理財都報酬率長期會是正項)
開進口車.穿GUCCI.吃鼎上人人都想要

但總不能買不起,消費不起就怪車商店家為什麼賣這麼貴

-------

為什麼台北巿房價這麼貴

為什麼我買不起台北巿房子

為什麼我長的帥卻掉頭髮,你們長得醜卻不掉頭髮呢

為什麼我老爸不是李嘉誠....

---------

哈佛做過一項調查,全美人口中有20%的人擁有全美80%的財富

而另外20%呢,則為80%的人擁有,

假如將全美的財富重新平均於全美國人民,

若干年後80%的財富還是為全美20%的人擁有.

因此,哈佛的結論是,想要做成功人士的機率為20%

蔥、蒜、高麗菜貴的時候,政府都會協調供應貨源或是緊急進口來平衡物價,

那時候沒有人喊嫌貴不要吃或是破壞自由經濟運作,

人民購屋痛苦指數惡化看不到政府的作為,

看不到作為沒關係,反而很多措施是幫建商解套!
WonderDragon wrote:
蔥、蒜、高麗菜貴的時...(恕刪)


喂~老兄..你比喻的有問題喔..那個叫菜蟲作祟吧!

假設你家的房子,因為一些左派言論的支持,莫名其妙的跌了30%你願不願意.


最好是台北所有的房子都大跌30%,一般人就買得起了

台北巿莫名其妙大跌---引發恐慌---股巿跟跌---外縣巿跟跌--中產階級財產大幅縮水---

---消費力減弱---買氣變差---工廠訂單減少---工廠裁員---失業人口增多---消費力減弱---不景氣---

---貸款繳不出---銀行壞帳---雨天收傘---倒閉潮---房巿買氣低糜=理想房價

----以上是我哈啦的...

我要說的是,與其怪罪房價,不如增加自己購屋能力

大家別這麼悲觀,不景氣終會過去的..

大家加油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