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hsu1121 wrote:
那你可以說看看同時間(恕刪)
為什麼還要設條件?
照你的論點,不管任何情況下
台北捷運宅升值的速度都該遠遠超過非非捷運宅。
你懂了嗎?我在跟你講投資,你在跟我講偏好
市場當然是偏好有捷運,所以有捷運的台北宅當然價格會更高。
但構成一個房子的價錢卻是綜合考量。所以市場上當然有
5000萬的捷運台北宅
5000萬的非捷運台北宅
至於漲價速度,自然更是依據不同條件有不同的結果
捷運只不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我投資美股、美債、黃金、外匯構成我的投資組合
考量到價值、流動性等眾多因素,我寧願住在非捷運豪宅,把省下的頭期款投資在更高流動性、更低風險(沒戰爭風險)、更高成長的美股、美債、黃金、歐元等
rogerhsu1121 wrote:
若你是在講投資,試問(恕刪)
所以你就是極端
為什麼我不能又買房,又買多種價值股、成長股、債卷、外匯、黃金等,組成我的投資項目?
又為什麼我的住宅,一定要買捷運宅?不能買非捷運宅?
套句鄉民的話來說,就不能選最適合自己,cp值最大的組合嗎?
非捷運台北宅相較捷運台北宅
同樣價位者,可以讓家人享受到更大更豪華的空間,更棒的周圍住家環境(內湖四五期、大直明水路之類的,出門都是綠地公園大面積人行道)
不同價位但除捷運外其他條件全部相近者,可以把省下來的錢拿去做更分散、更具流動性的投資,給自己妻兒更穩定的將來,更多的現金流(股利等)
所以市場上,才會有同價位的台北捷運宅跟非台北捷運宅,且漲幅亦都不一的商品讓不同的族群選擇
a0300080 wrote:
所以你就是極端
為什麼我不能又買房,又買多種價值股、成長股、債卷、外匯、黃金等,組成我的投資項目?
又為什麼我的住宅,一定要買捷運宅?不能買非捷運宅?
套句鄉民的話來說,就不能選最適合自己,cp值最大的組合嗎?
非捷運台北宅相較捷運台北宅
同樣價位者,可以讓家人享受到更大更豪華的空間,更棒的周圍住家環境(內湖四五期、大直明水路之類的,出門都是綠地公園大面積人行道)
不同價位但除捷運外其他條件全部相近者,可以把省下來的錢拿去做更分散、更具流動性的投資,給自己妻兒更穩定的將來,更多的現金流(股利等)
所以市場上,才會有同價位的台北捷運宅跟非台北捷運宅,且漲幅亦都不一的商品讓不同的族群選擇
請記住一句話,「你爽就好」
但單指台北捷運宅和非台北捷運宅,價值就不同,也代表了市場主流的價值觀。如此而已
既是主流價值,又怎叫極端,當買市中心的都是無惱貧窮的極端份子嗎?
你要做一堆有的沒有的去彌補這一些,自已覺得爽就好,又沒人逼你要買哪
時間(通勤)換空間,一直以來都是這樣
每年洗出去的人,也就是這想法
rogerhsu1121 wrote:
請記住一句話,「你爽(恕刪)
笑死我了
如果我今天有10億元,我當然在台北買個3億象山捷運宅
如果我今天有1億元,我如果把1億元全部砸在一個台北典型破巷子的捷運豪宅,然後說這是最聰明的投資
真的很可笑。中間戰爭的風險、房地產跟不上通膨的風險、商圈轉移的風險、流動資金的風險
一堆風險沒有考慮進去,身家全砸房地產,最後說一句是最佳投資,真搞笑
好,如果你今天只有能力買3000萬,你把身家全部砸在台北市捷運公寓,這我同意。因為這個價位層次,就是單純的生活機能越好,能省越多日常花費的家,能省越多時間的家,自然更貴。
但如果你今天有5000萬、6000萬、7000萬、甚至更多,自然考慮的事情就不一樣
而有這些錢的人,買的房地產可能就是幾千萬到上億,亦要考慮買的起這些價位的人,其觀念是否跟老一輩一樣,能滿足破巷子裡的豪宅?還是可能更看重居家環境(重劃區等)要跟歐美看齊?
看看台中新市區跟台中舊市區的沒落。看看竹北新市區跟新竹舊市區的沒落。看看北高雄的興起跟南高雄的沒落。大安區的興起跟萬華區的沒落
看看美國皇后區的沒落等,就知道商圈是會移轉的,精華區是會轉移的
世事無絕對,多元投資則是最佳解放。
你有一億,全砸房地產,全砸在北市舊市區捷運宅。根本無視風險還沾沾自喜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