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水準? 水準的定義大家都不同,吵半天也是雞同鴨講。我以前在美國念書工作,看到一些白人,開車極度遵守交通規則,從不貪小便宜,做什麼事都是以公眾利益為出發點,自我要求很高。但是卻有嚴重的種族歧視,他絕對不會欺負有色人種,但卻覺得他們很可憐,又笨又懶,需要受到白人的幫助。這種人你覺得他的水準如何?
2. 任何地方的一群人都有好有壞,而且好壞分布範圍很廣。所以說某地的人在某方面比另一個地方的人好,這一定指的是"平均"。我們在台北一定能夠找得到違規的人,在台北以外也會看到非常守規矩的人(就是我,哈哈)。若用自己看到的少數例子說明那個地方的人水準沒有比較高,那我也可以救我上次到歐洲看到的情況來說明德國/比利時/法國/....的人水準沒有比台灣人高。
3. 說水準大家定義不同,我們講"公共道德"比較明確好了。公共道德老實說,絕對與執法有關係。執法嚴格會有正回饋效應,大家都越來越守規矩。而那些少數不守規矩的人就更容易被抓到,所以大家就更不敢違法。歐美國家就是這樣。台北市就我的觀察也有這樣的正回饋趨勢出現。執法不嚴,大家就開始投機取巧,越多人違規,被抓到的機率就越低。所以若你說因為取締的嚴格而造成的守法不算是真正的水準,那全世界其實都一樣。所以說,"先天"的水準(意思是公共道德)或許大家都一樣,但"後天"受環境影響的水準,台北人(包括外縣市移入者)的確"平均"來說是較高。
台灣人素養低是國際上眾所皆知的,只比大陸人稍好些,只有台灣人不夠清楚. 台北市的人口,大部份都是外來人口.
而台北人為何水準比較高呢? 只不過是因為所有的人,台北縣,中南部等等的人,進到台北市,環境比較整齊,規劃的比較好,大家就自然比較守規矩一點點. 而在比較糟糕或醜惡的居住大環境裡,人就會更隨便.
到了信義區後,看到環境那麼整齊,外國人那麼多,辣妹那麼多,台灣人就開始不好意思撒野了,愛面子了,大家就表面上變得更有素養. 所以也可以有個標題: 信義區人的水準真的比較高?
有點破大家的心態嗎?
所以呢,硬體的大環境也會影響個人行為,所以沒水準的台灣人,有一部份是要怪環境惡劣,要怪百年來有個糟糕透頂的政府,有貪污徹底的政府,體制造就了硬體大環境的歷史.
素養的問題,主要的責任當然就是父母與師長的教育,我們的社會,有水準,有眼界的老師與父母,真的很少.
七宗罪:
http://lukaknight.pixnet.net/blog/post/296029595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