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天母輕軌延伸石牌 有譜

其實應該要把實踐街跟自強街拓寬
這樣就有3條大路從士林通石牌
加上中山北跟忠誠
石牌天母就不會讓人感覺交通壅塞
shiya666 wrote:
其實應該要把實踐街跟...(恕刪)

看了google地圖
老舊社區道路拓寬的困難度很高
且要花費數百至上千億的徵收費,如果加上立院通過以後徵收改以市價計算,那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如果是奇想,到是有一個
以容積獎勵及放寬建蔽率,讓石牌路一段兩邊的老舊房子改建
改建的條件是,一樓架高後縮3~4公尺當臨時停車道或公車停靠處和人行道+騎樓(如圖),不知是否可行?

不過就算可行,也可能反而吸引更大的車潮,車輛製造出的廢氣讓當地空氣品質更差

所以個人覺得
應把納稅人寶貴的稅金用在最後一里的大眾運輸推展上,所花得費用應遠比徵收費低很多很多,也比容積獎勵改建兩旁大量老舊房子的道路拓寬方式快很多吧?
k.k2001 wrote:
看了google地圖...(恕刪)

我只能說2樓會吵死,且1樓會無法做生意,因為依這樣退法基本上1樓所剩無幾!
我覺得石牌哪需要輕軌啊 到榮總有小巴士 其他地方要去石牌站就散步過去就好啊 會比較遠的地方應該只有靠承德路那邊 實踐街 吉利街一帶 不過那邊散步去基哩岸站應該也是可以

前面有人提到的小巴士方案 我自己是認為應該是最適合石牌的方案 不是什麼地方都要輕軌啊!
石牌路要拓寬應該是無解

會有這麼多車子,都是從行義路 & 天母北路/西路過來的車輛造成的

建立BRT系統,應該可以減少許多開車人潮

BRT石牌站<-->行義路
BRT石牌站<-->天母西路<-->中山北路七段
BRT石牌站<-->天母東西路<-->士東路<-->明德站


20080630 wrote:
石牌路要拓寬應該是無...(恕刪)

要是無法達到每2-5分鐘就能搭到每一班公車,建立BRT系統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那跟現在的公車系統也無差距,誤點和班距才是影響搭不搭公車的主因!
a161622 wrote:
要是無法達到每2-5分鐘就能搭到每一班公車,建立BRT系統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那跟現在的公車系統也無差距,誤點和班距才是影響搭不搭公車的主因!...(恕刪)

可惜市府的考量角度與民眾的期望有落差
類似的相關建議,市府回覆內容如下!
四、 有關建議回饋金用於北投區民交通優惠1節,本府環保局說明如下:
(一)、垃圾焚化廠回饋金係本市表達對相關地區配合處理本市垃圾之心意,惟其運用依本市焚化廠回饋地方自治條例規定應用於地方衛生、環境品質、人文建設及公共設施之維護管理,故所提交通優惠使用方式與現行規定較為不符,又因相關經費有限,所提建議所需費用龐大,且搭車頻率之差異,亦難公平回饋,恐遭非議,尚難照辦,敬請見諒
五、 有關您反映市區公車營運1節,本處說明如下:
(一) 有關推動中型巴士取代大型公車1節,中型巴士雖具車體小、可及性高(路線可深入山區及巷弄)等特性,惟其車內空間較小,可搭載人數低於大型公車,恐造成班車擁擠使民眾無法順利搭乘,爰部分行經幹道、主要道路或重要轉乘站之公車路線仍應參採沿線搭乘使用率,評估以大型公車行駛,以提升整體運輸效率。為使大眾運輸服務深入山區及都市巷弄,本市已陸續推動山區小型公車及市民小巴服務,提供偏遠地區及社區「最後一哩」運輸服務,未來亦將持續評估大眾運輸服務不足之地區新闢路線之可行性
(四) 有關建議公車尖峰班距3-5分鐘、離峰班距5-10分鐘及車資改以5-10元1節,考量本府財源有限,全面實施短班距及低車資雖能吸引民眾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惟無法維持公車路線長期經營,為使公車系統得永續經營,仍應在兼顧民眾搭乘權益及使用者付費原則下,衡酌供需訂定合理之班距及車資
a161622 wrote:
要是無法達到每2-5...(恕刪)


現行公車系統並不是以接駁捷運為主,都是長途客運的方式順便經過捷運站,所以車距間隔長

若改成以捷運接駁為主的BRT系統,一定可以做到密集發車,發揮紓解開車人潮數量
20080630 wrote:


現行公車系統並不...(恕刪)

也有吧...例如:紅X就是接駁到捷運的!車距仍然還是不短!
k.k2001 wrote:
改建的條件是,一樓架高後縮3~4公尺當臨時停車道或公車停靠處和人行道+騎樓(如圖),不知是否可行?


應該不太可行吧? 台灣人會把一樓給封起來當車庫, 當店面, 到時候不是更慘?
再說這種建蔽率的利用, 我住樓上跟對面越來越近, 有必要這樣搞嗎? 換個地方住會比較容易吧?
平埔族大武「社」「頭」前所建立的漢人聚落,現定居台北裡面的湖!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