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投資客準備全面聯手出擊,打算短期內將台北市房價再炒至少一倍!!

難在「自住型」的住戶也流著「投資客」的血液,除了自住,也想漲,不想賠。有投資客在罩著,應該是安心的,少了投資客,反而不安心。

投資客是朋友也是敵人,對每人幾乎都適用,包括還沒錢買的人,只是時間點的問題而已。買房之前,罵得要死,因為很貴;咬牙買下去後,卻又擔心投資客縮手,政局變化、天災人禍房屋倒塌等,導致房價下降或血本無歸。

股市也是一樣道理。

10年後態勢應該會比較明顯,總人口(需求)下降是主要問題。到時就只能等在國外混不下去、只能回來混(尤其待在台北混)的ABC,或者下一代新移民,或跟國外一樣北市祭出實質獎勵生產的作為吧。不然大家(甚至人還在國外)都只當房東,不當房客,可能嗎?

加拿大、澳洲等國家某些城市房價飆高,往往是大陸人的傑作,畢竟熱錢(而且是現金!)一引進房地產,房子不貴都難,當地人一樣要遭殃。這種情形發生的很快,說來就來。

台北的條件?我認為要再繼續飆的話有點難。空屋率已高是主因,總人口下降是其二,生活條件(相對其他國家的城市條件而言太擠、太亂、太熱、太吵、太髒、政治不穩定、社會福利不完善)未必比較好是其三,政府有管制(大陸還僅能投資廠辦?)是其四。

不過台北有持續在建設,如果除去環境上的先天限制(天氣濕、悶、熱),整體來說比過去的台北已進步很多。

在我看來買房不僅僅是錢的投資、想低買高賣而已,還包括是未來生活保障的投資,這部份是比較難估算的,我們一般人沒有那麼多資訊上的選擇,也無能力計算那麼多,往往只考慮工作地點、交通、未來增值性等優先的考量。

每次在北市街頭騎摩托車,我都會請後座看看空屋狀況,說實在的,很嚇人。望過去新案子開燈的比例少到10-20%的情況不少(還是我們眼睛不好?)。我都在想,有進駐的住戶絕對住起來很安靜,真好,連對門及上、下層樓可能都沒開燈,安靜到嚇人。問題是,剩下沒人住的屋子呢?還是建商能夠賣個5成就已經大賺?或甚至口袋滿滿、待價而估的投資客真那麼多?

新建案的裡面很安靜,問題是,窗外卻鄰近馬路,往往很吵、空氣很糟,吵到不敢開窗子,這就是台灣人選房子弔詭的地方了。

住戶開燈比例比較高的多是舊社區、舊公寓,推測或許多屬於買在早期,且換不起新房子的住戶吧。他們不敢賣、更無能力買,不然就必須因經濟考量而賣掉,搬到外環城市去。

至於投資客要聯手,可能嗎?「投資者」只會彼此競爭的,不是嗎?





tlyao wrote:
剛好最近也跟同事聊到了房價的問題,
他提出了一個我覺得不錯的觀點,那就是「現在,誰在買房?」
我們指的是「終端的使用者。」
...(恕刪)



我覺得您要討論的

應該是『終端使用者』的購屋能力到哪邊?

就我自己的想法

這群終端使用者的資力其實是不高的

這也是當前台北縣市房地產成交量狂降的原因

最終房市的價值還是離不開終端使用者的資力

問題只在於什麼時候


當前的房市價值只顯示出資金行情跟投資客的資力而已


樓上有人說少子化會造成集中效果,所以房價還是不會降

如果因為少子化而為了工作集中到台北的人,資力還是不足以支持這樣的房價,房價能不降嗎?一群只付得出一千萬買房的中產階級,就算通通塞到台北市來,他們還是買不起兩千萬的房子阿!況且...少子化的不是只有台灣,同文同種的中國未來也會面臨少子化的問題,到時候會有多少有生產力的年輕人會被吸收到大陸去工作,這恐怕還是未知數,少子化的集中效果,只怕不會只發生在台灣的鄉鎮跟台北,中國的大城市跟台北,也是會有集中效果的阿......

除非有大量『有資力』的移民可以到台灣來跟台灣人搶房子,不然台北的房子要賣給怎樣的終端使用者?而且,如果你真的是『有資力的移民』,你會選擇台灣嗎?(這個問題,就別用台灣人的在地自爽觀點來思考了)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當然有關.
房價高=成本高, 那售價當然也高.

潛出水面 wrote:
沒有要買管他炒多高...(恕刪)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